政院高喊「地方創生元年」!立委質疑KPI模糊不清 文創恐淪文化創傷

2018-12-05 08:20

? 人氣

行政院喊出明年「地方創生元年」,國發會籌組「行政院地方創生會報」,許多立委則對地方創生發展提出質疑。圖為國家發展委員會(國發會)辦公大樓。(資料照,取自Chongkian@wikipedia/CC BY-SA 4.0)

行政院喊出明年「地方創生元年」,國發會籌組「行政院地方創生會報」,許多立委則對地方創生發展提出質疑。圖為國家發展委員會(國發會)辦公大樓。(資料照,取自Chongkian@wikipedia/CC BY-SA 4.0)

台灣中央政府補助地方的創生計畫,早在1994年前總統李登輝時代的「社區總體營造」,就已經開始,近年縣市政府財政惡化,由中央提供地方的競爭型計畫,更有如過江之鯽,如今,行政院長賴清德喊出明年是「地方創生元年」,相關的補助計畫都貼上了「地方創生」的新標籤。由於地方創生計畫將牽動政府每年對地方上百億元的補助,即便是執政黨立委,都擔心地方創生政策,淪為中央獎補助計畫新的「作文比賽」,立委余宛如就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例,質疑相關的獎補助落實到地方,變成了「文化創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地方發展名目多成「散彈打鳥」

台灣從前總統李登輝時代以降,對於地方政府的獎補助,相關資源其實並不缺乏,舉例來說,經濟部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有提供「一鄉一特色」計畫,勞動部有提供「多元培力就業計畫」,馬政府時代2010年為了推動農村永續發展及活化再生,也訂定《農村再生條例》,成立「農村再生基金」,規定10年內完成1500億元的基金預算編列,因應明年「地方創生元年」,農委會明年度更編列了252.2億元基金撥補預算。

左起為前總統李登輝、馬英九、吳伯雄。(新新聞資料照)
中央推動地方發展行之有年,從前總統李登輝的「社區總體營造」,到前總統馬英九的《農村再生條例》,對於地方政府的獎補助,相關資源並不缺乏。(資料照,新新聞)

換言之,過去20多年,政府早已透過各種名目,協助地方發展,但卻因為缺乏整體戰略目標,相關預算淪為散彈打鳥,獲得政府補助的民間單位,在計畫執行完畢後,屁股拍拍走人,對地方產業與就業的帶動沒有明顯貢獻。為了避免散彈打鳥的情況再度發生,賴清德把「地方創生」工作,交給了他最倚重的國發會主委陳美伶,由負責管考核的國發會,籌組「行政院地方創生會報」,整合跨部會資源,連同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明年「地方創生元年」可運用資源至少上百億元。

不過,台灣的地方創生,畢竟是模仿日本地方創生政策,以日本過去20年地方創生,仍無法扭轉年輕人往東京都遷移的現象,即便是民進黨立委對於明年上路的「地方創生」,仍有很多不放心。

20181011-國發會主委陳美伶11日出席經濟委員會備詢。(顏麟宇攝)
針對「地方創生」計畫,國發會主委陳美伶,籌組「行政院地方創生會報」,整合跨部會資源,明年「地方創生元年」可運用資源至少上百億元。(資料照,顏麟宇攝)

借鏡日本 林岱樺:台推動區域平衡恐淪空談

立委林岱樺表示,日本安倍政府的「創生三支箭」,包括創新資源、人才資源與財政資源,由日本總理擔任地方創生戰略諮詢會議議長,「日本精髓是戰略高度、開放資料與精準的資金補助,台灣的推動重點,如果只是引入設計力、製造地方既有文化亮點,或者無視產業結構下的築空中樓閣,恐浪費公家與民間能量,區域平衡恐淪為空談。」

林岱樺批評,單單是開放政府(Open Data),中央部會與部會之間就做不到,就連地下工廠,主計總處所做的工商普查,偏偏不提供給經濟部、農委會,現在經濟部為了要推動未登工廠的輔導,還要另外請各縣市進行盤點,若無法與在地產業對接,如何能推動地方創生?

2018年10月2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式出訪中國。(AP)
針對台灣現況推動地方創生,民進黨立委林岱樺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創生三支箭」政策提出質疑(AP)

余宛如:文創成了追逐KPI的作文比賽

立委余宛如則是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例,台灣推文化創意與創業這麼多年,對於文化創意的概念,還在持續「辯證」當中,地方政府推動的文創,例如台南的「虱目魚寶寶」與新北市的「文創夜市」,都讓文化創意變成文化創傷。

余強調,明年的地方創生政策,不能只是拿舊東西包裝成新的政策,如果只是將既有的計畫加入地方創生的元素,各部會最後執行結果,可能「農村再造還是農村再造」、「就業多元培力還是多元培力」。

余宛如特別以勞動部多元培力就業計畫為例,強調「地方創生」政策明年才要實施,該計畫的KPI(關鍵績效指標)到底是以帶動地方產業發展、人口回流等作為標準,目前都未明確定義,這個補助1百多個單位的計畫,今年的培力計畫,就已經訂定了地方創生的KPI,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今年的「女性創業菁英賽」,也多了一個「在地創生組」獎項,她擔心,明年「地方創生」上路後,相關計畫恐淪為公務人員追逐KPI的作文比賽。

20180418-立法院舉辦幼托服務選項多元化公聽會,立法委員余宛如發言。(陳韡誌攝)
針對推動地方創生政策,民進黨立委余宛如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例指出,文創概念模糊,該計畫恐助長將文創淪為文化創傷,余宛如也提出在政策上路以前,其KPI必須逐一檢視。(資料照,陳韡誌攝)

余宛如質疑,今年「在地創生組」得獎團隊中,有些團隊實在看不出跟地方有何連結,「難道,在彰化成立一個公司,就符合地方創生意義?」例如得獎的「丰丹嚴選」,如果只是因使用在地食材,那麼,未來所有使用在地小農的公司,是否都符合就業創生的補助對象?

余宛如要求,目前各部會盤點17項主要計畫,在明年地方創生上路以前,一定要針對其KPI逐一檢視,否則,「民間觀感會非常差,政府不要帶頭混淆。」

高志鵬:缺乏立法專責單位

立委高志鵬表示,今年選舉最熱的關鍵字就是「北漂」,他的選區三重就是北漂大本營,日本安倍政府2014年推動創生三支箭,設立地方創生總部,每年1000億日圓預算,日本政府更早在2002年,透過特區制度鬆綁地方創生法規,隔年並且訂定《國家戰略特區域法》、《城鎮人才工作創生法》作為地方創生政策法源依據,台灣的地方創生計畫,相對之下缺乏立法與專責單位。

另外,地方創生計畫「舊酒裝新瓶」,能否改變相關計畫,委託民間單位執行,受限於預算規模限縮人事費用,導致優秀人才無法投入的現狀,也是立委關切的焦點。

20181009-民進黨立委高志鵬9日於立院質詢。(顏麟宇攝)
針對推動地方創生,民進黨立委高志鵬指出,相較於日本設立地方創生總部,每年1000億日圓預算,台灣下缺乏立法與專責單位。(資料照,顏麟宇攝)

蕭美琴:關鍵在於「人」的整合

立委蕭美琴表示,過去幾年,農村再生計畫在部份偏鄉,執行上發生最大困境,就是人力問題,回鄉青年一開始,必須投入很大資源,包括老屋翻新等,除非家裡經濟條件很好,否則,沒有提供足夠薪水,就只能靠志工投入,這對農村再生是很大困擾。

蕭美琴表示,農村再生做得好的地方,關鍵在於「人」的整合,有些地方產業必須有經濟規模,才能提供達到永續、補足人力薪資,包括勞動部的多元培力發案,部落青年返鄉推動培力計畫,很多都沒有薪水,還得靠務農或靠其他兼職,如果要引入物聯網等科技力導入,相關人力可能需要不同的薪資標準。

勞動部多元就業幫助部落青年返鄉發展。(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針對推動地方創生,民進黨立委蕭美琴以農村再生計畫為例,指出人力薪資是返鄉就業青年的阻礙原因。(資料照,嘉義縣政府提供)

蕭美琴表示,部落青年返鄉計畫,如果沒有辦法解決人才回流問題,所有的願景都只是空談,因為,人才無法回到農村長住,只能完全仰賴退休志工,這些退休人力專業能力可能有所不足。蕭建議,未來地方創生計畫,如果要導入企業認養地方創生企業,應該對於認養人力部分,提供相關租稅誘因。

國發會允諾:會檢討「地方創生綜合計畫」KPI

此外,地方創生企業經營項目,很多涉及到法規鬆綁,立委蘇震清就建議國發會,針對地方創生企業所涉及的土地利用商業管理部分,進行法規鬆綁,舉例來說,原鄉部落創生推動的部落「微旅行」,就涉及到導遊證照的鬆綁,另外,屏東幾個創生案例,也涉及到保安林等《森林法》、《國有財產法》等法令的鬆綁,蘇建議,針對偏鄉地區的地方創生,不妨以類似「金融沙盒」的特區概念,排除法規的限制。

針對立委質疑,曾旭正表示,明年「地方創生」計畫上路後,國發會會請各部會針對納入「地方創生綜合計畫」的17項主要計畫KPI進行檢討,相關人力的聘僱與薪酬,也將更彈性處理,聘僱人員到底哪些是專職,還些是兼職都要釐清,讓相關計畫務必聚焦在「工作創生」,做到青年返鄉與帶動地方產業與就業。不過,每個計畫因為鎖定的對象不同,有些係針對失業者、婦女或農民,有些是強調高端技術運用,因此未來在KPI得訂定上會有差異化管理。

地方創生之推動 國發會回應

國發會指出,相較於以往與過去社區總體營造、農村再生或一鄉鎮一特產(OTOP)等計畫,「地方創生」是全新計畫,攸關我國人口成長及均衡發展,而政院並已將地方創生定位為國家安全戰略層級的國家政策。絕非「舊瓶裝新酒」。

針對中央政府多年來協助地方發展,但卻因缺乏整體戰略目標,預算難以統整,國發會強調地方創生資源部分並非無散彈打鳥,目前已將11部會共37項計畫納入整合,配合地方創生事業提案進行滾動調整以符合地方創生策略與精神。另外,國發會也指出,相關計畫並無編列相關預算補助,主要透過媒合中央部會或企業資源,有異於過去預算補助計畫,主要以「投資代替補助」方式進行。

國發會也提到地方創生KPI部分,在11月30日的「行政院地方創生會報」,賴院長在會中明確提出,應以地方人口數、地方居民收入及學校人數等作為關鍵績效指標(KPI)的選擇,以彰顯具體成效,並無KPI模糊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上祚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