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世紀來的對美統戰紀實:《中國影響力與美國利益》報告,揭露中國如何滲透美國國會與地方政府

2018-12-03 09:04

? 人氣

1972-1977年:國會議員訪問中國

尼克森總統(Richard Nixon)雖然在1972年訪問中國,成了中美關係破冰的劃時代事件。但尼克森的第二個任期被水門案所困,最後導致他在1974年辭去總統職務,中美領導人的交往因此成空,不過這也更加突顯了數十位國會議員在1972年與1977年訪問中國的重要性。這些議員對中國的訪問是當時美中當局最活躍的溝通管道,他們樂見當時美中關係的發展,因為這可能成為對抗蘇聯的戰略槓桿,並且有助於穩定亞洲局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時的北京政府被視為全力發展內政,不再是東亞的反美力量,而且還急於跟美國及其他非共產國家合作。台灣問題此時被美國視為美中關係的一大障礙,然而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美國內部也出現分歧。尼克森的繼任者福特總統(Gerald Ford)對發展美中關係謹慎以對,國會多數成員都認為此舉明智,他們也經歷了文革的最後動盪與1976年的毛澤東之死。

國會議員訪問中國,似乎有助於改善中國在國會的地位,也可正面影響美國的公眾輿論。由於美國政府會派遣專機接送國會議員訪問中國,這也讓北京支付的費用並不會太過龐大。不過也有部分國會議員抱怨,由中國主辦的參訪行程非常有限,不足以提供任何有意義的評估依據。但聯邦參議院的多數黨領袖麥克‧曼斯菲爾德(Mike Mansfield,民主黨蒙大拿州參議員)卻不這麼認為。

曼斯菲爾德是備受華府倚重的亞洲事務專家,他在此時期舉足輕重,,對中國的觀察自然也比其他國會成員更具影響力。曼斯菲爾德在此時期三度訪問中國,每次都發表了詳細的評估報告,他也認為這些參訪足以讓他得到需要的資訊。總的來說,曼斯菲爾德不像其他國會議員那樣採取謹慎立場,而是呼籲美國政府接受北京外交關係正常化的條件,並且立刻結束台美關係,否則會影響到中美關係、亞洲局勢也會陷入不穩定。曼斯菲爾德不認為中國的政治控制侵犯了人權,反而非常適合中國人民,這種看法當然有助於平息美國對中國的批評。

法蘭西斯.福山說中國上一個「壞皇帝」是毛澤東(美聯社)
法蘭西斯.福山說中國上一個「壞皇帝」是毛澤東(美聯社)

1979-1988年:建立正式關係之後

當美國的卡特總統(Jimmy Carter)在1979年與中國正式建交後,卡特政府也對國會隱瞞了許多美中政策的細節。其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國會也特別感興趣的,就是台灣的命運。當時美國已經不再承認台灣在聯合國的席位,許多國會議員都擔心美國政府將會完全放棄這個島嶼。為了因應這個狀況,國會在1979年通過了《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強調美國與台灣繼續維持關係、並且持續為其提供防禦武器的重要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