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何不食肉糜─合成肉新創BEYOND MEAT上市案

2018-11-28 05:50

? 人氣

新創Beyond Meat最近提交上市申請書。(Beyond Meat官網)

新創Beyond Meat最近提交上市申請書。(Beyond Meat官網)

⋯⋯我們開發了三種植物合成肉的平台,分別對應到三個最大的肉類市場:牛肉、豬肉和雞肉。我們使用獨家的科學方法來找出食用動物肉的結構,我們試圖複製這樣的結構,但是使用由植物提煉出來的氨基酸、脂質、微量礦物質和水。

上面這段文鄒鄒的話,很像好萊塢科幻電影裡邪惡企業家介紹自家產品的台詞,但實際上出自於新創Beyond Meat最近提交給證管會的上市申請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2015年精實新創狂熱最高峰時,有一批頂級風險資本管理公司一邊高唱著彼得・提爾講的「我們想要飛行車,結果我們得到的是140個字母」,一邊把錢灌入各種號稱能夠真正顛覆人類命運的嘴砲科技。

其中一類嘴砲科技就是合成食物,主流包含合成肉和合成蛋。這類新創的口徑都很一致,認為人類現在主要的食材來源大多屬於能量轉換效率非常低的路徑。以牛肉為例,從牧場的草吸取大陽光,由食用牛咀嚼反芻消化,屠宰加工成肉品,進到人口中後再經過人類消化系統,繞這麼大一圈,過程中消耗掉的總能量最終只剩下極低的比例轉換為人類使用,蛋類製品也有類似的問題。如果全世界七十七億人都像歐美那樣大量食用這樣低轉換效率的食材,那麼我們有幾個地球都不夠用。

但是如果能夠從植物性成分直接合成出最終的肉品或者蛋品,就可以省掉由牛、雞和豬隻用身體轉換的低效率過程,可以大幅節省為了滿足人類口慾所需要的自然界能量,減少牛隻排泄物產生的溫室效應氣體,幫助人類和地球永續共存。

2011年成立的加州新創Beyond Meat,雖然不是這類合成肉新創最有名的一間,卻是第一間申請上市的,因此它的上市申請書引起了我高度的興趣。

和一般讀者可能猜想的相反,Beyond Meat(以及多數合成肉新創)的目標客群並不是僅僅佔美國人口5%的素食主義者,而是所有食用肉品的消費者。因此Beyond Meat選擇透過傳統的肉類販賣通路,也就是各大連鎖超市,去銷售自家的合成牛肉、豬肉和雞肉產品,並以成為美國消費者餐桌上的主食(center-of-plate)為目標。

這樣的策略雖然是達成最終顛覆所有肉類消耗由來的願景的王道,但這也表示Beyond Meat必須一開始就和歷史悠久的美國傳統肉品供應鏈硬碰硬,不只在價格上不能和傳統肉品相去太遠,所有作為傳統超市供應商所必須達成的條件,包含庫存管理、穩定供貨、品質保證和退貨處理,都得完美達標。

Beyond Meat歷史損益表(擷取自上市申請書)
Beyond Meat歷史損益表(擷取自上市申請書)

上圖是Beyond Meat的歷史損益表,可以看到2016年和2017年儘管營收成長率超過100%,但毛利率卻是負的,這是因為價格必須和傳統產品競爭,因此在生產銷售都還沒抵達規模經濟之前,毛利率都不會太好看。不過2018年前三季的毛利率已經順利轉為正值,而且相對於前一年前三季營收成長高達167%來到$56M。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