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何不食肉糜─合成肉新創BEYOND MEAT上市案

2018-11-28 05:50

? 人氣

Beyond Meat過去七個季度營運績效(擷取自上市申請書)
Beyond Meat過去七個季度營運績效(擷取自上市申請書)

事實上Beyond Meat過去七季營收都是持性成長的,季複合成長率達27%,季毛利率也從2017年第三季的4.5%一路提升到2018年第三季的19.2%,研發成本也透露出趨穩的跡象,從多個角度看來公司似乎都已經來到規模經濟效益的拐點,這大概也是為什麼他們信心滿滿地搶先對手提交上市申請書的原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趣的是,儘管Beyond Meat在上市申請書中一再強調品牌和行銷的重要性,在損益表中他們卻選擇將銷售和市場行銷(Sales & Marketing)支出和一般和行政合併揭露,這大概是為了避免透露太多資訊給其他新創對手。不論如何這幾項營運支出似乎也都在改善中,相較於2017年前三季總共佔超過公司營收的一半,2018年前三季這些支出已經滑落到營收的四成左右,可以推測品牌的效應已經開始成形。

在公司的競爭優勢方面,Beyond Meat在上市申請書中反覆強調自家的科學家所開發的肉品合成平台的優異性,以及公司營運至今累積的經驗,讓他們可以更快速地吸收消費者的回饋合成出新的產品,很顯然公司把創新作為自家最重要的競爭優勢。

儘管如此,公司355名全職員工裡,創新研發人員(44名)卻不是最多的,相對地,公司聘用了高達233名員工負責營運(operation),這是作為實體商品供應商避免不了的宿命。

負責銷售和市場行銷的員工人數為35名,在策略上Beyond Meat雖然也有在實體超市提供傳統試吃體驗,但強調他們主要的行銷工具是數位通道,包含社群媒體、電子報(訂閱數超過二十萬)以及官方網站(月訪量超過二十七萬人)。上市申請書裡點出公司大量使用臉書、Instagram和推特,這讓他們可以直接觸及最主要的目標消費族群:千禧世代和Z世代。在代言人方面他們也成功簽下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史努比狗狗、NBA球星凱利・厄爾文狄安卓・喬丹⋯⋯等。

在製造上,Beyond Meat表示他們有大量的商品仰賴和協力製造商(co-manufacturer)合作。

我們相信這個產業裡,只有少數具有競爭力的高品質協力製造商能夠達到我們嚴格的品質和控管標準。未來的日子裡當我們需要增加或者替代產能時,我們不保證能夠即時找到符合條件的夥伴。

上面是Beyond Meat在上市申請書中揭露的風險之一,這又是另一個一般「140個字母」的精實新創無法理解的挑戰,公司表示他們已經持續在增加自家擁有的兩家工廠的產能,單從營收成長和生產成本下降的速度來看,Beyond Meat的經營團隊在這方面表現相當出色,未來大概也會持續往自建工廠方向發展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