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帝國的形成,只能參考中國:《帝國的結構》選摘(上)

2015-08-22 05:30

? 人氣

漢字是很適合作為「帝國」語言的文字。因為它可以光靠文字就傳達意思,不需要和語音發生關係。舉例來說,萊布尼茲在十七世紀的時候,構想一種超越各種語言的、普遍的記號邏輯;那時候他就以漢字作為參考的模型。他又從《易經》陰陽的原理,思考了二進位制的算術,今天已經普遍應用在電腦中。萊布尼茲在中國發現的,是更為根本的「帝國」的問題;不過關於這一點,我們稍後再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中國,漢字還是保證「帝國」連續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不管語言多麼不同的民族取得支配權,他們還是能夠經由文字語言的同一性而同一化。在中國,「文化」首要的意義就在這裡,也就是文字的使用。這和英語所說的culture是不同的。culture和農耕agriculture有關,中國的「文化」則近似於civilization(文明)。

周是根源於氏族原理的、酋長制聯合國家。從這樣的體制瓦解、到形成中央集權體制,就是被稱為春秋戰國的時代。秦始皇為戰國時代劃下句點,但這不僅是軍事征服的問題。先前我曾經說過,帶來古代「專制國家-帝國」的,不是統治自然的技術,而是統治「人性的自然」的技術。而且,這項技術不是物質性的,而是以「思想」的樣貌出現。歸根結底,這項技術就是對於交換模式A的超越。

互酬原理雖然是規範氏族社會的原理,但是到了國家社會,它仍然殘存。這時候互酬原理所扮演的,是血緣地緣共同體的支配,或者是支持豪族們獨立、割據與爭鬥的功能。它妨礙中央集權的形成。互酬原理同時還是巫術化宗教的根源。所謂巫術,根據韋伯的說法,就是「對神的強制」,也就是透過對神的贈與,強制要求神的回禮。它的結果是祭司權力的增強。在古代,為了創建集權式的國家,必須要壓制眾多的豪族與祭司。只有武力並不能壓制他們。為了壓制他們,最需要的是克服支持他們的互酬性原理。完成這項任務的是「思想家」。

關於這種情形,最清楚的例子是中國出現「諸子百家」的時代。當然,類似的狀況也曾經發生在美索不達米亞與印度;只不過他們沒有留下充足的記錄。希臘與希伯來的思想家因為同樣的理由受到注意,但是他們不足以構成思考帝國所需的材料。另一方面,中國則留下豐富的史料。有關古代帝國的形成過程,發生在中國的事態,一定也曾發生在世界各地;要思考這一點,我們必須參考中國的例子。

中國的諸子百家輩出,是在都市國家彼此爭鬥的春秋戰國時代。他們旅行在各國之間,提倡他們的思想。史料中,諸子百家最先出現的人物是孔子(西元前四七八年歿)。《老子道德經》的問世比孔子要晚許多,是在西元前四世紀,大約與孟子同時代。但是也有些說法,主張老子先於孔子。舉例來說,漢代的歷史家司馬遷曾經在《史記》中,記載孔子向老子請益的故事。只不過司馬遷也推測,稱為老子的人物,在數個世紀中一共有三人。在某個意義下,我也贊成他的這個看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