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帝國的形成,只能參考中國:《帝國的結構》選摘(上)

2015-08-22 05:30

? 人氣

最早出現的老子,我們暫且稱他為老子。他提倡「無為自然」。但是他的「無為自然」,和老子或是老子所撰寫的《老子道德經》,是不同的東西。老子顯示出這個時代思想家共通的、根本的「態度」。以這層意義來說,不妨假設老子先於孔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謂「無為」,是對「為」的否定。「為」的意思,可以說是「以力量強制」。那是什麼樣的力量?一種是透過巫力的強制,換句話說,是作為氏族社會傳統的互酬原理。另一種是武力的強制。武力的強制隨著氏族社會的瓦解而出現。老子1所說的「無為」,對於這兩種強制都採取否定的態度。在這個意義下,「無為」不只是道家(老莊),也是儒家、法家共通的態度。所謂無為,就是不倚賴巫力與武力。「思想」之力量就在這裡形成。而且,也只有這種時候,思想家才具有力量。

孔子否定使用暴力的統治,他提倡以「禮」與「仁」來統治。同時,他也否定透過巫術的統治。舉例來說,他曾表示「子不語怪力亂神」、「不知生、焉知死」(《論語》)。換句話說,孔子否定暴力與巫力的「為」。所以,雖然《老子》一書非難孔子的「作為性」,但我們可以說孔子在與老子不同的意義下,同樣追求「無為」。

接下來,我們來談一談,看起來和儒家相反的法家。就像字面上的意思,法家提倡法治主義,但那並不是透過法來嚴格管理被支配者,反而是運用法來抑制濫用權力的支配者(豪族們)。提倡「純粹法學」的德國法學家漢斯•凱爾森主張,「法」不是國家拿來束縛人民的東西,而應該是約束國家的東西。在某個意義下,最早提出這種想法的是法家。根據法家的看法,支配者、特別是王本身,應該率先守法。這樣一來,臣下也自然會遵從法令,君主也就可以「無為」。

進入戰國時代,法家的勢力變得強盛。舉例來說,在諸國之中位於西方邊境、原本落後的秦國,因為宰相商鞅的治理,急速地成為強國。商鞅是在秦王「賢人公募」下,來到秦國的法家的學者。商鞅貫徹以「法」統治的思想。這樣的法治主義,並不是透過法來管理被支配者,而是運用法來抑制濫用權力的支配者(豪族們)。為了達到集權化的目的,這件事比什麼都重要。舉例來說,商鞅將違犯法令的王的兄長,處以劓刑(割掉鼻子),從此人人自然守法。這可以說是法家的「無為自然」。

商鞅更進一步把氏族(家戶共同體)分解為家庭,並且建立以小農為單位的社會,人稱「商鞅變法」。透過這樣的政策,稅收和徵兵得以確保。秦經由這樣的改革成為強國,更進一步成為統一全國的帝國。簡而言之,帝國不光是憑藉著武力形成的;還有,帝國也不是巨大化的國家。為了形成帝國,「思想」是必要的。商鞅的所作所為,一言以蔽之,就是把舊有的氏族共同體,從根本上解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