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統獨僵局與台灣之路

2018-11-05 06:00

? 人氣

從台灣的政治生態看,民進黨與國民黨只要其內部不分裂,兩大政黨主宰台灣的政治還是難以憾動,其他小黨或近期興起的白色力量仍難成氣候,只是陪襯角色,雖然社會民眾常有厭煩兩大政黨惡鬥的聲音,但小黨的資源仍微不足道,論述也不誘人,聲勢只是隨社會事件起伏,無法結集成影響台灣政情走向的力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民進黨既然以台獨為黨綱,只要民進黨執政,任何形式的統一肯定不會被接受,統一可否寄望於國民黨呢?以台灣的住民結構與民意趨勢看,恐怕也是難予期待,雖然國民還死抱中華民國憲法,認為中華民國憲法涵蓋大陸,但不可諱言,國民黨雖正式名稱叫「中國國民黨」但早已台灣化,馬英九在任時身兼黨主席與總統,國會裡國民黨委員超過四分之三席次,都不敢討論到統一的問題,連服貿貨貿等傾向與大陸聯結的問題都無法過關,無法獲得全體黨籍委員力挺,馬英九也被認為施政太傾向大陸,民調聲望掉到個位數,大選以後國民黨即大崩盤,馬英九下台以後非本土派的洪秀柱當選為中國國民黨史上首位通過黨員直選的女性主席。更一度獲得中國國民黨參加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代表權。但只因主張「一中同表」,不能見容於本土派黨員,被撤銷提名參選總統,隨後連黨主席名位都不保,接任的本土派朱立倫,吳敦義已不敢奢言「統一」,其他國民黨的政治人物也視「統一」為畏途,所以大陸要是寄望國民黨如重新取得政權,可重開「統一」之門,也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大陸對台「和平統一」的策略既無法寄望於台灣政黨人物,仍卯足勁「寄望於台灣人民」,頒布31 條「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住民證」等一連串惠台措施 ,想要扭轉民意,以民逼政,從最近某一民調看,台灣的民意首次呈現對大陸的「好感度」 超過「不好感度」,但是「好感度」並不等同「認同統一」,台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在民進黨不斷的「去中國」化與長期的洗腦下,台灣與大陸「一邊一國」乃是順理成章的事,所以「寄望於台灣人民」,到頭來可能也是一場空。

其實兩岸的分治,長期來看,對台灣是弊大於利,大陸已經崛起,經濟發展的勢頭只會更強,雖然最近美中貿易大戰的逆流讓他有點受阻,但趨勢依舊,台灣如未能搭上其大中華共榮圈的列車,遲早會被邊沿化,成為亞細亞經濟孤兒,無法分沾到大中華共榮圈經濟紅利,最後經濟上可能連越南、非律賓、印尼還不如。

兩岸統一的阻力,除了台灣島內的台獨勢力,其實最大的梗頭來自美國,老蔣時代要不是美國撐腰,介入防衛台灣,台灣大概早就被大陸統一了,現在雖然 美國「承認(有人解讀為認知)世界只有一個中國 ,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但台灣關係法 「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臺灣的前途之舉 -- 包括使用經濟杯葛及禁運手段在內,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定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給予美國彈性,模糊,運用自如防衛台灣的法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