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偉觀點:台美關係的「另一條路」

2025-04-13 06:30

? 人氣

在中美關係惡化、台美關係升溫的趨勢下,「台美建交」成為熱門話題。(合成圖)

在中美關係惡化、台美關係升溫的趨勢下,「台美建交」成為熱門話題。(合成圖)

在海外中國大陸異議人士中,我算是資歷最早的一批了。多年來,接觸了數以千計流落在世界各地的大陸人民,他們的共同點是追求一個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中國,對台海兩岸的統獨問題,大前提是:台灣人民有民主自決的權利,「人民的福祉高於一切」。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早在20多年前,在台北我就應親綠立場的「全民電台」之邀,與台灣本土運動前輩、傑出活動家楊黃美幸女士,就這一觀點做過專題對談。後來,在不少場合中,包括與達賴喇嘛尊者、東土流亡領袖見面,以及參與全球大大小小的民運會議,這一觀點都受到普遍認同。

具體而言,據個人親身體驗與觀察,在海外民主人士中,如今較多的主張是在「中國民主化」前提下,贊成台灣人民的選擇。

按常理而言,美台若能建交,台灣會得到根本性的好處,對極大開拓台灣國際空間、保障台海和平和遠東區域性的安全,都是劃時代的一大飛躍。但遺憾的是,就目前世界現況而言,由於「美中公報」的影響,國際上依舊受「一個中國」原則的束縛,它彷彿成了不可碰觸,難以逾越的界線。這導致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障礙。

美國正式與台灣復交或建交,還有一定的困難和障礙。在學理上,美國有朝一日宣布與中共斷交,則美台建交這一天會降臨,但現在還不是時候。德國詩人海涅有一段小詩:「心,我的心,不要悲哀,你要忍受命運的安排。寒冬給你奪去的一切,新春必將給你還來!」歷史有一天,歷史必將會還給台灣一個公道。

近來,我看到一段對著名政論家明居正博士的專訪,他著重的闡述了「一國兩府」的概念。但是,他的結論是:在江澤民時代以後,台灣就已經失去了這樣的可能性,雖然這並不是理想的結果。無獨有偶,旅居紐約的民運理論家胡平提出了同樣的主張,並積極地在友好的美國智庫人士中遊說,那就是推動「一中兩府」的國際認同。這個主張避開了「一個中國」的魔咒,台灣(中華民國)又可能獲得美國和其他大國的外交承認,可以說是向著台美單邊建交邁進了一大步,這個理論目前為民運界人士所廣泛接受。

根據胡平的觀點,國際上(包括中共)普遍接受「兩個韓國」和「兩個德國」的原則,它們都是聯合國的成員,在奧運會和其他國際組織都有它們的席位。就我們比較熟悉的南韓和北韓為例,它們與世界上150多個國家建立有正式外交關係,在奧運會上一樣升起它們各自的國旗,演奏它們各自的國歌,它們分別有自己的國號、國土、政府、軍隊、貨幣、海關等,儼然是兩個國家。

仔細研究,它們各自的《憲法》都明確規定自己的領土包括全部朝鮮半島,都說自己是代表全半島的中央政府,它們承認分裂的現實,追求的是整個朝鮮半島的和平統一,它們自己並不接受是兩個不同國家。更難得的是,它們分別承認彼此在自己的半壁江山內享有治權,認同彼此之間分別建立的外交關係和參與聯合國及國際組織的活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