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 社安網的結構性挑戰─從新北市113年考核結果重思社工人力與制度問題

2025-04-13 05:30

? 人氣

新北市在113年社會安全網考核中排名倒數第二,背後所透露的是社工進用人力不足的結構性問題。(資料照,取自台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臉書)

新北市在113年社會安全網考核中排名倒數第二,背後所透露的是社工進用人力不足的結構性問題。(資料照,取自台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臉書)

近日衛福部公告113年社安網考核成績,新北市在113年社會安全網考核中排名倒數第二,僅優於連江縣,恐面臨被扣減補助款窘境,遂引發各界對社安網考核指標與執行成效討論。若進一步比較歷年人員進用率可發現,考核成績不佳並非單純執行不力,而是揭露根本結構性困境:社工人力進用不足與服務效能間循環性難題。至於未來若減扣補助款,是讓問題惡性循環,還是藉此警惕激勵,值得深入探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社工人員負荷與流動

新北市歷年進用率不佳並非偶發現象。檢視新北市自111年到113年人力進用率發現,111年倒數第2,112年倒數第3,113年倒數第2。社安網核心概念是風險管控,運作成效仰賴充足專業社工人力。換言之,若人力配置出現缺口,風險管控目標將面臨嚴峻挑戰。

然而,依據衛生福利部(社會福利部分)社會及家庭署113年度單位預算評估報告內容,我國社工人力服務比高達1:1535,遠高於美國1:511及日本1:626的比例。懸殊人力比使社工經常處於過勞狀態,難以維持服務品質。人員進用率低落不僅影響服務量能,更可能加劇社工負荷,形成人力流失與服務品質下降循環。

除人力進用率低落之外,社工高流動率亦是關鍵問題。依據前述報告內容所示,精進及擴充兒少家外安置資源人力流動率高達38.60%,脫貧家庭服務人力16.80%,心衛中心社工15.30%,以及社會福利服務中心人力8.4%。社工高流動率勢必影響服務連續性與專業經驗累積。

社工人員困難與挑戰

社工高流動率反映出所面臨多重壓力。包含,個案量超標導致工作負荷過重;風險管控需高度警覺性,卻缺乏相應支持系統。當社工成為風險管控第一線人員,往往被期待能「接住」個案,卻未獲得相應專業尊重與制度支持時,專業耗竭便不可避免。試問又有誰能來「接住」社工。

現行制度設計中,社工被賦予層層責任,卻未必擁有相應權限與資源。例如,高風險家庭服務要求社工進行評估與介入,但跨專業機制是否順暢,地區資源分布又增添變數;而保護工作要求社工即時回應危機,卻面臨人力短缺與安全保障不足困境。資源與責任不對等,使社工常處於救火角色,疲於應對危機而無心力發展專業關係,復以沉重的行政作業,更增添社工負荷。

此外,大量行政表單填寫恐佔據社工與個案直接工作時間。一份高風險家庭評估表需花費數小時完成,但可能因此犧牲專業關係深化。雖然目前政府大力推動E化系統,但系統操作與時間管控卻也形成另類控制。社安網強調社工專業判斷,但標準化流程和風險評估工具反而限制社工依據個案需求彈性處遇空間,專業服務淪為「符合程序」而非「符合需求」之經驗並不罕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