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承認廢核拉高電價,曾文生憑什麼談「公平」!

2025-03-22 07:30

? 人氣

曾文生為憑什麼說拿核電來批評電價,對台電並「不公平」?(顏麟宇攝)

曾文生為憑什麼說拿核電來批評電價,對台電並「不公平」?(顏麟宇攝)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說,拿核電來批評電價,對台電並「不公平」。但更應該問的是:民進黨為了該黨神主牌全面廢核,並因此大幅增加成本與必須漲電價,對全國民眾而言,有那來的「公平」?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當然,換個角度看,終於有一位綠營高層承認廢核是電價上漲的原因之一。

針對外界質疑核電停機對台電的財務造成影響,以及政府圖利光電商造成虧損等爭議,曾文生出面說明核電廠停機的影響等,除了核一等運轉執照屆期而停機除役外,他也說明如核二廠1號機之所以提前停機,是因拿不到新北市發出的乾貯設施興建執照、燃料棒無法移出而提早除役;假如真的對電價造成影響,是因為「台電也沒有選擇的機會」;因此,拿核電來批評電價,對台電並「不公平」。

曾文生會出面說明此事的主因是經濟部近日又要調漲電價,在野黨質疑因民進黨錯誤的廢核能源政策才造成電價上漲,經濟部則指從2022至2024年國際燃料價格上漲,使台電公司承擔龐大燃料成本壓力,加上方為穩定物價而吸收成本。外界指電價上漲與廢核有關,經濟部也說核電大國也面臨電價大幅上漲壓力,曾文生則再次為此辯駁外界說法。

只是曾文生大概沒注意到,他的辯駁其實已經承認廢核造成成本的增加;他根據核一、二、三廠各機組停機時間,依照當年的實收電價與核電售電成本等數據計算,2022年因核電停機全年影響的金額是50億、2023年是143億、2024年是273億等。

這當然也算是一種計算方式,但明顯避重就輕、甚至可說是錯誤。

先談一個最大的錯誤是:廢核的影響不僅當年而已,而應該是累計與累積的影響。例如說,某年核一或核二停機,因此讓核電1年減少100億度、並因此增加100億的成本支出時,這個損失不是只有當年而已,之後的每年都因這個核電廠關閉而減少核電、增加支出(或損失)。

再來是這個損失的計算方式,更合理的計算方式應該是看替代此核電的發電方式的成本與核電成本的差距。例如,核三廠除役,官方說法是有天然氣發電替代,那就該用新的氣電每度成本與核電比較再乘上數量;或是說整體核電歸零時,官方說要以增加綠電替代,那就用綠電成本與核電的差距再乘上數量。當然,實務上很難精確的對比出(例如)核二的1號機是用多少氣電或綠電替代,但概略的數字還是可計算出來。

依照這種方式計算,核一平均每年發電量纔100億度、核二150億度、核三同樣是150億度,今年中核電全面歸零,因此如果不廢核,以全年計,明年就是減少了400億度的核電。如果核電平均每度發電成本是1.42元(去年數字),而台電是以自發、平均每度2.94元的天然氣替代核電,因為少了這400億度就要增加456億元的支出;如果外購平均每度3.52元的天然氣替代,則要增加630億元的支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