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中華電信的海纜戰略─臺灣數位經濟與國家安全的重大佈局

2025-03-11 05:40

? 人氣

面對中國切斷海底電纜的灰色侵犯,台灣需要強化在數位通訊上的韌性(示意圖/海底電纜)

面對中國切斷海底電纜的灰色侵犯,台灣需要強化在數位通訊上的韌性(示意圖/海底電纜)

隨著全球數位化與雲端應用的蓬勃發展,海底電纜已成為國際通訊與資訊傳輸的重要基礎設施。對於高度依賴科技產業與國際貿易的臺灣而言,穩定且安全的國際網路連接最為重要。作為臺灣最大的電信業者,中華電信在海纜建設與投資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其戰略佈局不僅影響臺灣數位經濟的發展,更牽涉國家安全、國際競爭力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的管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海纜—臺灣連接全球的命脈

臺灣的國際資料流量中超過 99% 依賴海底電纜傳輸,因此海纜的建設與維護直接影響臺灣的國際連接能力與數位競爭力。作為臺灣電信產業的領導者,中華電信長期投資並參與多條國際海纜建設,確保臺灣在全球網路基礎設施中的競爭優勢。目前,中華電信參與的主要國際海纜包括APG(Asia-Pacific Gateway),連接東亞與東南亞,強化臺灣與亞太地區的數據交換能力;SJC2(Southeast Asia–Japan 2 Cable System),串聯東南亞、日本、臺灣與美國,是亞太至北美的重要高速光纖網路;FASTER 海纜系統,由Google、Facebook 等科技巨頭投資,提供高速、低延遲的跨太平洋通訊能力;以及TPE(Trans-Pacific Express),連結臺灣、美國、中國與南韓,作為臺灣與北美及東亞之間的主要骨幹網路。這些海纜的戰略布局,不僅使臺灣成為亞太地區的資訊傳輸樞紐,更確保國際網路的穩定性與競爭力。

二、強化離島通訊韌性:臺馬通訊保障

除了國際海纜的戰略布局外,中華電信也積極強化臺灣與離島地區的通訊韌性,確保穩定且可靠的網路連接。針對臺馬(臺灣與馬祖)通訊,中華電信採取多重措施提升穩定性,包括:雙海纜架構,透過兩條海底光纜提供穩定通訊,降低單一故障點可能帶來的風險;微波頻寬擴充,目前臺馬間的微波頻寬已提升至12.6Gbps,遠高於馬祖流量高峰的9.5Gbps,保障即使海纜發生異常,也能全面滿足通訊需求;建設第四條臺馬海纜,中華電信已積極推動臺馬第四海纜建設,預計於2026 年完工,進一步提升離島地區的網路韌性與服務品質。這些投資不僅確保臺馬之間的通訊不中斷,也為未來數位應用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維護資訊主權與降低資安風險

海底電纜不僅是國際資料傳輸的重要基礎設施,更是資安防護的重要環節。若海纜的管理權落入外國企業或敵對勢力手中,臺灣的資訊安全將面臨極大風險。因此,透過中華電信主導海纜建設,可讓臺灣擁有獨立的國際通訊路線,降低對外國電信企業的依賴,進而維護資料主權與通訊自主權。此外,海纜的安全性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涉及防止資料竊取與監控,因部分國際海纜途經可能涉及監控的國家,臺灣需保護資料傳輸的隱私性與安全性,避免資料遭攔截或篡改;同時,也需降低DDoS攻擊與斷網風險,透過多條海纜的備援設計,避免單點故障導致臺灣對外通訊癱瘓,提高網路韌性與穩定性。例如:2023年金門海纜因外力破壞導致網路中斷,凸顯臺灣海纜基礎設施的安全風險。為防範類似狀況發生,中華電信必須強化監測與防護機制,保障國際通訊的穩定與安全,並減少因惡意破壞行為所帶來的影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