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來鴻:鮮為人知的「新加坡的傷口」─「冷藏行動」

2015-06-17 05:50

? 人氣

其次是李光耀在經濟上取得了成功。由于李光耀的親西方路線,新加坡在獨立後獲得了大量的西方投資,人民在經濟上受益,這條路線因此被認為是走對了。歷史似乎只能由勝利者書寫,新加坡人于是患上了集體健忘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一個公民素質優良的民主國家,即使政府能搞好經濟,也絕不允許他們去侵犯人權,因為人不是經濟動物,而是必須享有權利和尊嚴的公民。但是,新加坡人是被李光耀所嚴重歧視的人民。他曾在1978年對前來訪問的鄧小平說︰「新加坡人大多是福建人和廣東人的後裔,祖先都是目不識丁、沒有田地的農民。」他赤裸裸地宣稱︰「至于群眾在不同時刻怎麼看待我,我認為完全不重要。」

既然視新加坡人為不值得尊重的賤民子孫,李光耀便擺出一副「受我恩惠不許忤逆」的嚴父姿態。他深知人性的恐懼與貪婪,因此利用他的宣傳機器一再重復這種觀點︰「沒有李光耀,就沒有今天富裕的新加坡。」他還嚇唬新加坡人說︰「我們必須把人們收監,毋須審判。」「如果不這樣做,今日國家就會滅亡。」

然而新加坡人也真的可以被忽悠,很多人居然相信李光耀如此明顯的邏輯謬誤。在這裡李光耀犯下的是「虛假兩分」的邏輯錯誤,他讓那些頭腦簡單的新加坡人相信,該國只存在兩種非此即彼的選擇︰要麼尊重人權,要麼貧窮亡國。事實上,尊重人權與發展經濟並不是對立的,反而是互相促進的。

◎ 人民的背叛與知識分子的軟弱

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和政治評論家施萊辛格曾有這樣的名言︰「在自由社會,焦慮驅使人民成為自由的叛徒。」在像上帝一樣英明的國家領袖面前,住上了舒服組屋里的大多數新加坡人感恩戴德,他們害怕失去較為富足的生活。來自政府的謊言更容易成功,因為說謊者事先知道人們恐懼什麼,希望什麼,從而引導了輿論。而普通人由于懼怕社會孤立,會對主流的優勢輿論采取趨同行動。

這就形成了「沉默的螺旋」現象︰心懷不滿者不敢公開發表意見,不佔主流的受害者及其親屬處于無助的地位,越發孤寂下去。李光耀使用各種手段打擊異議人士,鉗制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逼得反對派走投無路。這種對人權的壓制,被一些新加坡人看作是為使社會井然有序必須付出的代價。享有現代化生活方式的新加坡人,並未隨之發展出現代化思維。

那麼新加坡知識分子呢?難道他們不應該是守護人權價值、揭開歷史真相的人?筆者孤陋寡聞,只能從中文出版物上一睹新加坡杰出華人知識分子的陣容。首先是《新加坡1963年的冷藏行動》一書的編者和作者傅樹介,陳國防和孔莉莎等人,《我的黑白青春》的作者——林清祥的弟弟林清如。其次有挑戰主流歷史論述的覃炳鑫等新加坡學者。此外還有一個叫「圓切線」的批判性思想團體,那些中青年學者挖掘本國的歷史,爭奪由當權者獨佔的歷史解釋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