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暉專欄:川普提出「光復巴拿馬運河」─美國真的有能力嗎?

2025-01-02 07:10

? 人氣

起重機在巴拿馬運河的巴爾博亞港(Balboa Port)裝載一艘貨船。(AP)

起重機在巴拿馬運河的巴爾博亞港(Balboa Port)裝載一艘貨船。(AP)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除了提出兼併格陵蘭、加拿大,還說要「光復」巴拿馬運河。美國如果認真考慮兼併格陵蘭,長遠而言,對美國、丹麥、格陵蘭三房應該是三贏的,但巴拿馬運河卻是一個零和遊戲,「光復」的可行性就要低得多。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那川普究竟要獲得甚麼?為分析之前,更重要的是美國又有這樣的能力嗎?

如果看歷史倫理,美國控制巴拿馬運河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而且完全符合國際法。今天的巴拿馬共和國得以建國,就是因為美國人百多年前就打算開鑿巴拿馬運河,而不獲當時管治巴拿馬的「大哥倫比亞聯邦」同意,於是就支持巴拿馬獨立,然後和新巴拿馬政府簽約,「永久」獲得巴拿馬運河兩岸的「巴拿馬運河區」,作為美國的海外領土。

根據國際法,「永久」就是「永久」。就像大清帝國「永久」割讓香港島、九龍半島予大英帝國一樣,如果要改變,就要另立新約,除非巴拿馬像中國那樣乾脆不承認舊約。但巴拿馬沒有這樣的國力和底氣,就只能在二戰後不斷對美國提出修約,而美國大可置之不理,也長期置之不理。

美國心安理得管治巴拿馬運河區,除了因為符合國際法,也因為美國是巴拿馬運河的最大持份者,而且是拋離性的最大持份。就算到了今日中國崛起、大舉進入美國後院,成了不少美洲國家的第二大、甚至第一大貿易夥伴之時,以美國為進出口目的地的貨物,依然佔了巴拿馬運河使用率超過70%(見圖,注意貨物進出口地會雙重計算,所以圖中加起來的總數會超過100%)。如果美巴兩國不能達成共識,那就是絕對的雙輸。

當然,我們知道歷史上英法也曾嘗試保住蘇伊士運河,而當時反對的正是美國,最終埃及才成功將運河國有化。但英法當時已經是沒落帝國,蘇伊士運河就算沒有了英法,也依然有其他對沖強權,中國在巴拿馬運河的角色卻不足以獨自對沖美國。事實上,如果單論軍事影響力,美國在拉丁美洲依然無出其右,只是不知道如何在21世紀使用而已。

最終在1977年,民主黨的美國總統卡特願意和巴拿馬簽新約,承諾廢除巴拿馬運河區,並將運河在1999年完全主權移交,一大原因是巴拿馬發生多次反美騷亂,增加了美國間接影響巴拿馬政局的管治和道德成本。另外是巴拿馬政權保證了美國的持續利益,包括徵收合理運費,與及不讓運河管治權落入敵對勢力手中。

現在香港首富李嘉誠的長和系管理著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完全是當年美國默許、乃至鼓勵的,那時候美國並不視李嘉誠為中共代理人,反而視長和系為一個親西方的國際貨運王國,一個非國家個體。如果這個前設改變了,其他的一切,也就需要調整了。

1978年6月17日。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站在巴拿馬運河邊。(AP)
1978年6月17日。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站在巴拿馬運河邊。(AP)

川普口頭上說「光復巴拿馬運河」,其實為的是甚麼?

川普說要「光復」巴拿馬運河,並非真的要坐言起行。巴拿馬畢竟已經是民主國家,任何民選政府要割地、還要是割掉自己的經濟命脈,幾乎都必然要下台;美國在雷根時代也曾出兵巴拿馬,但就算推翻了強人諾列加,也不會找到廢除前約的藉口。這些大動作弊多於利,並非生意人會認真思考的方案。

然而美國要單純向巴拿馬施壓,籌碼卻有很多,例如說巴拿馬政府「非法」向美國商品徵收不合理稅率,所以要向巴拿馬政府徵收附加費,屆時雙方就要認真談判。美國也可以指控巴拿馬運河協助中國非法走私貨物進入美國、或傾銷各種毒品,所以需要「保護」運河對出海域,直到巴拿馬政府嚴肅正視、改善執法為止,那時候,就變成變相勒索。這些手段以往的美國總統會顧及清譽,不敢為之,川普卻不會有任何道德包袱。

所以川普提出「光復」巴拿馬運河,其實是同時傳達了多個訊息。首先是現在不再認為巴拿馬運河的管理方是公正的,就算不是直接點名長和系為中國代理人,也是間接提示巴拿馬政府不要再和他們續約,而應該在下次批出合約時,找「真」美國代理人。這也是順勢警告世界各地港口不要讓敵對勢力管理,否則就是對美國不友好的表現。他的目標自然不是李嘉誠,但長和系相信也要釋出善意,卻能保住在美洲的既得利益(不只是巴拿馬,我們曾介紹過長和系的美洲港口外交,盤根錯節,甚至比中國官方的「一帶一路」更可觀)。

另一方面,川普需要的即時效果自然是減價。作為巴拿馬運河的單一大戶,他自然覺得美國有絕對經濟實力去討價還價,歷屆政府不這樣做是他們笨。要求巴拿馬運河減買路錢,除了是川普一貫的生意人本色,還涉及他的整個MAGA (讓美國再次偉大) 計劃:對世界各國大加關稅之後,川普就會逼美國企業回到美國設廠,再增加對世界各地的出口,這是他照顧自己票倉的最大承諾。那時候,美國在巴拿馬運河的使用率只會更高,現在事先確定價格,才能屆時「呈現一份漂亮的財務報表」,無寶不落。

中國國企近年在巴拿馬運河兩岸大舉投資,也觸碰了美國紅線,既涉及國安層面的監測站,也包括了純粹商貿傾銷的「銳實力」外交。所以美國除了要求巴拿馬對自己減價,也可能會要求對其他競爭對手加價,這才是認真執行「門羅主義」之道。如果中國進入整個美洲的貨物都不再便宜,才可以讓美國重拾在拉美的影響力,否則美國對巴西、阿根廷等國,就會陸續失控。

最後,川普這種MAGA姿態,也可以滿足支持者對美國依然是唯一超級大國的想像。其實卡特總統簽約歸還運河之後,繼任的雷根總統和他的保守主義支持者一直非常不滿,曾經想過不同方案推倒重來,而川普敢於「鬥爭」,已經是幾十年來未有之時,足以振奮自己陣營士氣。川普很需要政績來向中期選舉交代,四面八方宣示強勢、然後成功爭取,也是有備無患,屆時在真正棘手的棋局(例如烏克蘭戰爭)未能兌現承諾,也有其他虛招輕輕蓋過,這也是他的一貫交易之道。

*作者為臺灣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約聘副教授、臺港國際研究中心副主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