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渡觀點:七十九年前,日本割下臺灣的最後一塊肉

2024-08-16 05:50

? 人氣

台灣光復前,日本政府印了六億臺灣銀行券,割取最後一塊肉,讓臺灣元氣大傷。圖為台銀總行大樓,現方市政古績。( Lfyu ∕維基百科 CC BY-SA 4.0)

台灣光復前,日本政府印了六億臺灣銀行券,割取最後一塊肉,讓臺灣元氣大傷。圖為台銀總行大樓,現方市政古績。( Lfyu ∕維基百科 CC BY-SA 4.0)

七十九年前八月十五日中午,臺南醫生吳新榮打開收音機,要聽天皇廣播,發現它沒電,就作罷了。晚上,他的好朋友跑來找他,慌慌張張的告訴他天皇播放無條件投降的消息。他嚇了一大跳,也不敢真的相信。長久的壓制,讓他保持警惕,很怕是日本的詐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次日上午,消息不斷傳來,吳新榮照常去診所出診後,才約了幾個朋友,來到郊外,把衣服都脫了,跳到溪水中,他們要「洗落十年來的戰塵,及五十年來的苦汗」。

上岸後,在空曠的天地間,在無外人的海邊,吳新榮放心對著大海高喊:「今日起,要開始我們的新生命啦!」

第二天清早,他到一個防空壕裡拿出一面祖先的神位,把日本強制擺放的「神棚」移開,齋戒沐浴後,焚香向祖先在天之靈祭拜說:日本已經投降,祖國得到最後的勝利,臺灣將要光復了!

雖然如此,吳新榮並不放心,臺灣民眾在街道上張燈結彩,但內心還有隱憂。因為日本還有近十七萬軍人,加上日本居民,合計有五十幾萬。他們是要去要留,還未決定;如果留下,會不會發生變數?他們會不會大開殺戒?未來中國將如何接收?國際局勢會如何演變?這誰也不敢說啊!

這就是臺灣光復剎那,一個臺灣抗日知識份子的心情。既有五十年壓抑後解放的暢快,又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憂心,更有對日本遺留的軍國主義勢力的疑懼。然而,在萬華的市街,在民間的市集裡,那些因為戰爭控制而無法自由交易的米糧、豬牛羊雞肉,早已超出民政府的管轄,開始黑市交易了。

昭和20年台灣銀行武尊千元券。(寶源堂圖錄)
昭和20年台灣銀行武尊千元券。(寶源堂圖錄)

然而臺灣人所不知的是,日本政府在戰後的殘敗中,不忘狠狠割下臺灣的最一塊肉。那就是由日本政府在東京印製臺灣專用的日幣,稱之為「武尊千元券」。依許介鱗教授之研究,臺灣總督府最後一任主計課長盬見俊二的日記記載,9月9日,他曾押送六億「臺灣銀行券」搭飛機來臺,那些鈔票滿到他只能坐在千元券上。而六億是什麼概念?日本統治臺灣所曾發行的臺灣銀行券,也不過十四億三千多萬元。突然增發百分之五十的現金進來,這麼多錢來,就是來收購臺灣的物資。因為日本戰後已殘破到米糧食物等生活用品都匱乏的地步。

這突來加倍的貨幣和暴增的收購,臺灣如何能不通貨膨脹?臺幣價值如何不大貶值、大崩潰呢?

後來陳儀治臺的困境,固然有國民政府的官僚腐敗因素,但日本政府印了六億臺灣銀行券,割取最後一塊肉,讓臺灣元氣大傷,難道不是最大禍首嗎?

臺灣史研究不應該再糾纏於「日治日據」、「光復終戰」這些名詞之爭了。回到真實的人民的生活中,去探問1945年天皇宣布投降之際,臺灣真正的民心民情,臺灣面對什麼樣的殖民者的最後剝削,或許才是解鎖臺灣史最重要的關鍵吧!

*作者為自由作家,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