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嘉隆觀點:關稅、能源、地緣政治,對川普經濟學的誤區

2024-08-05 07:00

? 人氣

筆者提到,美國前總統川普替全球化的受傷者與社會底層來講話,整個經濟主張的優先事項就是創造就業機會。(美聯社)

筆者提到,美國前總統川普替全球化的受傷者與社會底層來講話,整個經濟主張的優先事項就是創造就業機會。(美聯社)

隨著拜登的退選,以及川普當選的可能性的提高,媒體上開始超前解讀川普上台後的經濟路線。根據我的觀察,這些解讀出現了誤區,可能對金融市場的投資人形成誤導,值得進一步討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川普關心美國利益 治療全球化後遺症

首先來描述一下川普經濟學的基本架構。川普自己雖然是有錢人,但是他關心美國的國家利益,以及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從這裡出發,他看到的是全球化對美國造成的社會撕裂,就是在自由市場與全球化的競爭下,強者越強,弱者越弱,於是川普要出來治療全球化的種種後遺症。

全球化的受益者包括可以在全球做優化配置的跨國企業,還有可以在國際間飛來飛去的專業人士,他們贊成自由貿易,覺得自己有把握在自由競爭之下脫穎而出。相對的,全球化的受傷者包括在地產業,例如農林漁牧與觀光、地產行業,以及龐大的勞工,他們沒辦法在全球做優化配置,反而要承受產業外移所帶來的失業問題與工資的停滯。

川普替全球化的受傷者與社會底層來講話,整個經濟主張的優先事項就是創造就業機會。於是,川普要對中國加關稅,要製造業從中國撤離出來,如果能遷回美國那當然是最好。2017年7月,川普才上任半年,他在白宮東廂召開一個規模龐大的空前絕後的記者會,歡迎的人是來自台灣的郭台銘,因為他要宣布在威斯康辛州的100億美元的面板投資計畫,讓川普覺得很有面子,因為川普一直在提倡製造業回到美國。

簡單講,全球化的受傷者會支持保護主義,主要分布在美國的內陸地區,而全球化的受益者會反對保護主義,主要分布在美國的東西兩岸,以及中西部的芝加哥這些大都會地區。

現在來講金融市場對川普經濟學的幾個錯誤理解。第一個是關稅。金融市場,首先認為川普會加關稅,於是會推升通膨。川普對中國加的關稅,第一波從2018年7月與8月開始生效,從那以後到川普卸任,美國並沒有出現通膨的壓力。

關稅帶來價格上漲壓力 並非持續性

經濟理論裡面,關於通膨的論述,最常被引用的就是芝加哥學派的論點,就是所有通膨都是貨幣現象,就是貨幣增長的持續擴張,最後會帶來通膨。另外一個理論是,如果工資增長超過勞動生產力的增長,也會透過成本推動給通膨帶來壓力;技術上說,對抗通膨一定要看到工資的增漲回落到3.5%以下。目前美國的每小時薪資增長率仍然在4%左右。

你有在經濟學教科書上看到通膨來自於關稅嗎?

在實務上,美國對進口品加關稅,還未必就反映到終端市場的零售價格上。這是因為外國出口商會先試圖閃避關稅,例如把生產線轉移到其他國家,再透過其他國家出口到美國;另一個辦法是把半成品輸出到第三方,然後在第三方加工,再貼上第三方的產地標籤,輸出到美國。這是常見的所謂的「洗產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