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民進黨蔡政府要搞「公共媒體」,你信嗎?

2018-09-26 07:20

? 人氣

文化部公共媒體法記者會。(圖片來源:胡元輝臉書)

文化部公共媒體法記者會。(圖片來源:胡元輝臉書)

就像「轉型正義」不能反對,但凡事關「公共」,似乎難有反對的理由,特別是,如果這個「公共」還涉及人人稱厭的「媒體」!尤其媒體生態惡化,政府要「法辦」假新聞之際,文化部大張旗鼓推動「公共媒體法」,能反對嗎?如果反對,還有什麼招能改變媒體生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建構「公共媒體」不遺餘力的傳播學者胡元輝認為,「公共媒體法」是改變媒體生態的「又一次機會」,從整合政府資源的角度,整合公廣集團與政府(國家)持有「媒體」,或許是一次機會,但若期待因此改變媒體生態,失望的機會可能更大。

以政府之力改變傳播生態,本身就不健康

首先,企圖以政府之力改變傳播生態,本身就未必是健康的心態,特別是黨爭日熾的台灣,當「政府」成為「政黨的堡壘」,每一次政黨輪替就是政府政策的大斷裂,人事的大傾軋,「公共」甚至成為選邊的煙幕彈,能改變的就是換屆互鬥的董事會,「公共電視」就是最鮮明的例子,依國會的政黨席次比例組成董監事審查委員會,加劇黨爭。

二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民進黨扁政府就整合原有的華視、原民台、客家台和宏觀衛視,成立所謂的「公共廣電集團」,有集團之名却無其實,唯一的好處是董事長總經理成群;二00八年第二次政黨輪替,國民黨以擴大公視董事會的方式,稀釋原有人事,但第四屆公視董事會甚至延任近八百天,第五屆公視董事甚至提名四次,黨爭介入的結果中立人士都被貼上藍綠標籤而百口莫辯。

二0一六年第三次政黨輪替,可想而知,所有的「公廣集團」終究難逃民進黨全面收編重來的結果,連非屬公廣集團的中央通訊社和央廣,在任期終結前,都無可避免地陷入藍綠大吵一番的景況。不論是「公廣集團」或者是「國家通訊社」、「國家廣播電台」,在「政府」的心目中,就是執政政黨的禁臠。中央社和央廣換屆後人事得宜,模樣還清爽,「公廣集團」就沒這麼俐落,董總內鬥方才偃旗息鼓,「公共媒體法」就要端上桌,而且,還把中央社與央廣不同性質的媒體「送作堆」,其風險不言可喻。

20170618「不再等待!我們要求台語公共電視台」座談會.吸引許多相關團體及民眾參與.(陳明仁攝)
媒體生態惡化,萬事只能靠政府?圖為「不再等待!我們要求台語公共電視台」座談會,吸引許多相關團體及民眾參與.(陳明仁攝)

根據公媒法草案,看不出獨立財源從何而來?

根據公共媒體法草案,減少政治力(政黨)介入的改變,是將現行依政黨比例的董事審核委員會取消,改為行政院長提名,立法院同意,基本不脫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的脈絡,但透過期中半數換屆降低政黨的完全把持,設想不錯,但能否奏功,看看現在的監察院和司法院,政黨之爭依舊從選舉鬥到院內,獨立機關不獨立的情況,公共媒體能否因此而「公共」?實難樂觀。

最重要的,公共媒體能不受政商力量干預還在於預算獨立,然而,從文化部的說明,只看到「可以降低對政府編列預算的依賴」,除了可使用國有資產,並未看到具體辦法,不論是NHK或BBC,其收入來源最大宗(九成)都是訂費,公廣集團要不到訂費,公共媒體就要得到嗎?如何要?強制有線訂戶非訂公媒不可?還是強制系統業者定頻公媒頻道並撥繳一定比例訂費給公媒基金會?又或者強制要求百大企業各捐輸一億,成立百億公媒基金,從此斷絕政府年編頂算挹注之念?否則靠二、三十億預算,一年拍兩部戲都捉襟見肘,談何預算獨立?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