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誰是蘇聯的繼承者─美國還是俄羅斯?

2024-05-05 07:20

? 人氣

於是20世紀就出現了自由主義與共產主義的競爭,但也不要忘記美國和蘇聯雖然看似對立,但卻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要讓全人類的生活過得更好。美國和蘇聯都希望藉由貫徹自己的意識形態,帶領全人類一起走向進步。這樣的意識形態之爭,與今天的中共只為中國人好、俄羅斯只為俄國人好,甚至於歐盟只為歐洲人好的出發點是非常不一樣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讀者們可能會問,難道過去的大英帝國不也是全球帝國,為什麼不能與美國或者蘇聯相提並論呢?確實,大英帝國到了末期已經大幅降低了過往強調種族以及階級優先的色彩,但其存在的目的終究還是為了不列顛的利益服務。哪怕是今日比較鬆散的大英國協,強調的也只是曾經受英國殖民,在文化價值觀上貼近英國的國家之共同利益,可不曾有過改造全人類的宗旨。

反觀美國和蘇聯,都始於為了建立真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奮鬥,而且在面對納粹德國與日本軍國主義等法西斯逆流的時候,都會拋開意識形態的成見攜手合作,足見兩大霸權的偉大之處。甚至到了冷戰時代,艾森豪都還與赫魯雪夫聯手壓制了英國、法國以及以色列出兵阻止埃及國有化蘇伊士運河的野心,有效打擊了殖民主義的復辟。

借鏡蘇聯缺點贏得勝利

既然美國與蘇聯有共同的良善出發點,何以冷戰的結局是蘇聯解體,美國卻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強權?首先是在於蘇聯走偏了立場,沒有將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初衷貫徹到底。早期曾經被列寧與托洛斯基打壓的大俄羅斯主義,在史達林時代為了因應納粹的侵略而被復辟,又沒能在二戰結束以後被有效壓制,導致蘇聯走上了中共所謂「大國沙文主義」的道路。

2024年3月17日,烏克蘭基輔。一名兒童從戴著普丁面具的人身邊跑過,該人手持一枚紙板飛彈。(美聯社)
2024年3月17日,烏克蘭基輔。一名兒童從戴著普丁面具的人身邊跑過,該人手持一枚紙板飛彈。(美聯社)

蘇聯在向德國反攻的過程中,一路姦淫擄掠,使東歐國家將之視為比納粹德國更可惡的侵略者。接著蘇聯又對波蘭、匈牙利、東德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內部的民主化運動推行武力干涉。尤其是布里茲涅夫上台後,更直接否定華沙公約國組織會員國的主權地位,動不動就派出戰車或者米格機鎮壓群眾,幾乎同時得罪了所有的友邦。

再加上蘇聯的經濟發展路線過度強調大政府.與國外的經濟貿易往來也大多只限於華沙公約國組織會員國以及其他意識形態相近的國家,而沒有辦法如同美國那般和全球大多數國家往來。僵化保守的市場加上腐敗的官僚,導致蘇聯的民生經濟自70年代起就陷入民生凋蔽的局面,等到戈巴契夫想學鄧小平來一場改革開放的時候,蘇聯已經難以承受新的刺激,頓時土崩瓦解。

美國的運氣則始終好過蘇聯,由於二戰遠離本土的關係,本身並沒有遭受太多的戰火摧殘,甚至還因為扮演「民主國家的兵工廠」而經濟膨脹。但是美國並沒有如同蘇聯一般自滿,而是透過類似馬歇爾計劃的政策扶持在戰爭中受到摧殘的同盟國,甚至於西德與日本等前敵國。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要讓世界各國知道,跟著美國走的國家必能富裕,跟著蘇聯走的國家只能貧窮。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