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太陽花學運十週年2─「反服貿」到底反什麼?

2024-03-21 05:30

? 人氣

前總統馬英九希望透過兩岸之間的服務業互相開放,藉由自由競爭來促進台灣的經濟發展。(資料照,余志偉攝)

前總統馬英九希望透過兩岸之間的服務業互相開放,藉由自由競爭來促進台灣的經濟發展。(資料照,余志偉攝)

太陽花運動十週年回顧_2:服貿與ECFA的糖衣毒藥

服貿協議跟後來的貨貿協議其實都是根據ECFA第四條而規定出來的東 西。ECFA原來的名字叫做CEPA,中文叫做「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 關係的安排」,後來因為這種名稱實在是普遍犯了台灣的忌諱,才改成CECA、後來又改成ECFA。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ECFA是馬總統希望透過兩岸經貿產業合作來提升台灣的經濟而衍生出來;相信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應該不難看出,馬總統的葫蘆裡在賣什麼藥。其實依我個人之見,馬總統從來就沒有掩飾過他真正的目的,反而是台灣人,明知馬總統與國民黨是什麼樣的人與政黨,卻還是把票投給他,讓他當選。

現在回過頭去檢視當年的結果,我有一個想法:台灣人並不是笨或好騙,而是習於自我催眠,因為不選擇馬總統的結果,比選擇馬總統的結果更加難以讓人接受。所以對照之下,儘管馬總統選前承諾的事情一件都沒有做到、人民仍舊選擇馬總統;話又說回來,馬總統之後的蔡總統也是完全沒有實踐選前的承諾,人民也仍舊選擇了蔡總統,不是嗎?

服貿協議,大致來說就是兩岸之間的服務業互相開放,藉由自由競爭來促進台灣的經濟發展。這個在當時聽起來是很有吸引力,因為從陳水扁總統時代以來,台灣中小企業「大膽西進」,到了馬總統要簽ECFA的時候正好是台商剛開始獲利的前幾年,我看過幾個台商,每次回台灣的時候都是橫著走,儼然暴發戶的氣派。因為有台商獲利的背書,所以台灣企業界非常支持簽署ECFA,主張這樣可以提升台灣的競爭力。

當然,作為對照組,台灣人必須得乖乖失去競爭力,才能爭取中國服務業等產業進駐台灣,這方面馬政府也早有準備。2008年馬總統剛當選沒多久,就遇上全球性的次級房貸風暴,許多企業裁員倒閉;為了不使企業排擠員工工作權、並協助社會新鮮人就業,馬政府推出「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提供畢業生至企業實習機會,並由政府補助企業每人每月22,000元本薪(勞健保小計4,190元另有補助),這就是俗稱的「22k方案」。結果呢,此後幾乎所有企業在聘用社會新鮮人時,起薪就只有22k,理由毫不意外就只有一個,「台灣人競爭力不足」,甚至有企業在錄用實習生後反而將正職勞工解僱。

從此台灣人就陷入了低薪的惡夢之中,甚至到蔡總統的時代,台灣人的基本薪資還不到三萬。不但如此,直到現在我仍會時時聽到某些老闆還在說台灣人沒有競爭力、某某世代是草莓族、爛草莓等語。而路上隨處可見打工兼職的年輕人,外送的機車到處呼嘯。這就是馬政府當年為積極促成兩岸經貿合作而要求台灣人付出的代價。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