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太陽花學運十週年2─「反服貿」到底反什麼?

2024-03-21 05:30

? 人氣

總的來說,我在三月十九日剛到立法院的時候有短暫進入過議場,後來就被趕出來,至此再也沒踏進去過立法院內部。外圍到處都有臨時舉辦的各種講演,很多學者、老師、知名人士拿著麥克風,看起來很像是滿腔熱血的激勵群眾繼續堅持下去,諸如「各位都處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上」、「這就是公民不服從」、「向馬總統發出人民的怒吼」等語,一時之間熱鬧非常。但是十年後的現在,當我再回頭看的時候,這些學者、老師、知名人士已經少了一半,過去的慷慨激昂也都不見了,不曉得是對太陽花之後的現狀感到滿意、抑或是感到失望呢?沒人知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晚上其實是最難熬的時間。馬政府很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出動警察晚上突襲試圖趕人,在議場內還好有民進黨立委擋著、基本上警察動不了,但是警察要動立法院外面的人還是會讓外圍人士緊張害怕,這種感覺就跟電影

《我是傳奇》差不多,在外面的人士,過的就是「白天填飽肚子、聽演講、歌唱增強信心、然後晚上準備和警察拼命」的日子,雖然緊張害怕,但還是堅持不離開,只因我們都相信,最終民意會戰勝蠻幹的政府。

但我們還是太天真了。

太陽花運動十週年回顧_4:為什麼要有領袖

大概在三月二十日左右,聽說議場裡面推舉出了「學運總指揮」,由當時還是學生的林飛帆、陳為廷擔任。簡單的說,就是議場裡面的人成為學運的決策核心、負責指揮議場外圍的人,帶領我們,或者按兵不動、或者朝什麼方向出擊、甚至充當人牆護住議場裡面的「學運領袖」。

因為議場那個時候已經變成無法出入的狀態,這種組織很顯然就是遙控組織,一定會造成溝通不良,而且更嚴重的問題是:我們都是自願前來的,憑什麼必須聽你的?

當時我混在群眾當中,大概就跟今天重新回憶起這段「學運領袖」勉強組織外圍人群時有著一樣的感覺:這種脆弱連結,未來要是斷掉一定會變成很嚴重的傷害。但當時已經顧不上這些了。「學運領袖」也知道這回事,所以喊出「把餅做大」、「顧全大局」——各位後來常聽到的這些名詞,基本上就都是從太陽花學運出來的。後來群眾怎麼買帳的,其實我也記不太清楚,大概還是因著相信學生、相信民意吧?台灣人真的太天真了,現在想起來還是只能搖頭。

因為當「領袖」的概念出現的那一刻開始,群眾的從屬性就出現了,我們本來都是自發的群眾,卻因為「領袖」的出現,讓我們被代表了;更甚者, 我們都得聽從「領袖」的指揮,這聽起來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們聚集在立法院,本意就是要齊聚在最高民意機關、集合最多的民意、來反對政府的蠻橫,結果才過兩天、連跟政府的談判對口都還沒搞定,我們自己就變成小型的政府了,這是一個對我們很不利的開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