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親訪,深圳一夜成名:《毛澤東之後的中國》選摘(1)

2024-03-19 05:10

? 人氣

作者指出,在鄧小平(中)到訪之前,許多人認為深圳處於資本主義的模糊地帶,在意識形態上可能出現問題。(AP)

作者指出,在鄧小平(中)到訪之前,許多人認為深圳處於資本主義的模糊地帶,在意識形態上可能出現問題。(AP)

一九八四年一月,鄧小平突然出現在深圳。他參觀市區,視察一家電子廠,並聽取市長報告,中央電視臺向全國數百萬觀眾報導。鄧小平表達對深圳的祝福,並神態莊重地表示:「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鄧小平到訪之前,許多人認為深圳處於資本主義的模糊地帶,在意識形態上可能出現問題。一九八○年十二月,趙紫陽、萬里、姚依林和谷牧主持召開一次特別會議,他們在會議上提出警告:「不要把中國融化為資本主義。」幾位領導人抨擊說:「現在美國和香港都有人妄圖把廣東變成香港」。至於深圳,他們強調說:「我們搞的是經濟特區,不是政治特區。」幾週後,陳雲嚴肅地宣布:「外國資本家也是資本家。」

如今,鄧小平對深圳公開表示支持,廣播、報紙和電視把這一消息傳遍全國,令深圳一夜成名,其地位猶如文革中的大寨。十年前,大寨吸引成千上萬參觀者前往學習自力更生的革命經驗。如今,全國各地黨員幹部來到深圳,渴望學習如何吸引外國資本和技術。僅天津一市就派出一支五千人的考察團。大量遊客湧入使深圳應接不暇,不過據說許多代表更喜歡購物,而不是聽講座。

一九七六年的深圳,不過是一個只有約三萬人的封閉落後小村子,但它的優勢是有一條鐵路與香港相連。香港那時已經發展成為金融之都,擁擠的天際線上矗立著數百座摩天大廈。對於派往國外招商和學習的中國代表團來說,日本和美國雖然令人印象深刻,但香港才是真正激發他們想像力的地方。一九七七年八月,柴樹藩等人奉命出訪紐西蘭,在香港過境時,大家被這塊英國殖民地震撼到了,因為他們發現香港雖然沒有任何自然資源,但什麼都能生產,來自世界各地的原材料被運到這裡,然後從繁忙的港口送往三萬六千多家工廠,最終生產出形形色色的商品,從廉價的塑膠花到先進的電腦,應有盡有。不僅如此,香港還是一個零關稅的自由港,世界各地的投資者都被這裡的低稅率吸引而來。香港的一切,無論是港口、銀行、專業知識,還是最寶貴的資金,全都可以用來服務於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建設,毛澤東早就說過對香港要「長期打算,充分利用」。

中國派往香港的代表團數量眾多,遠不止這一個,這塊英國殖民地變成大陸非正式的培訓基地。上海派出的代表團似乎對香港的一切都感興趣,從生產雨衣到建造摩天大樓,什麼都想學。一九七八年,廣東省工商界各個行業全都派出各自的代表團赴香港學習。如果說有什麼榜樣可供中國仿效,那就是香港,而不是日本。

長期以來,香港一直充當著中共政權與外部世界聯繫的橋梁,其作用不可或缺。一九四九年後,隨著冷戰的竹幕落下,這塊英國殖民地扮演中間商的角色,外國商品經由香港進入中國,中國產品也經由香港銷往國外。在「大躍進」的高潮期,隨著中國與蘇聯關係惡化,香港成為中國大陸最主要的外匯來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