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親訪,深圳一夜成名:《毛澤東之後的中國》選摘(1)

2024-03-19 05:10

? 人氣

其他企業的狀況也好不到哪裡。深圳最有前途的一家工廠是由夏巴行有限公司(Harpers International)建立的汽車組裝廠——這家公司是福特和三菱汽車在香港的銷售商。此外還有十幾家公司也被深圳的低工資吸引,來到這裡拓展業務。一九七九年,深圳還是一片曠野,只有一條土路通往外面的世界。然而,香港投資者希望,他們在深圳生產的商品可以標注為中國製造,這樣就可以享受美國給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而無需受到香港出口美國商品的配額限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深圳特區創辦初期,還遇到一些其他問題。眼看著香港燈火輝煌,工資又高,許多深圳工人萌發偷渡的念頭。一九七八年八月,短短十天內就有約六百人偷越邊境。偷渡的勢頭不可遏止。一九七九年五月間,香港的邊境巡邏隊就抓獲一萬四千餘人。為了加強防範,香港當局在邊境築起一道高大的圍欄,還成立一支由廓爾喀人組成的小型邊防部隊。

習仲勳是中共一名元老,其觀點一向較為溫和。不久前,他剛被派往廣東,參與領導華南地區的對外貿易。面對偷渡潮,他知道光靠圍堵很難奏效,於是建議中央授予廣東和福建兩省更多外貿自主權,包括提高兩地貿易區內的工人工資。鄧小平回覆道:「就叫特區吧。」鄧之所以想到「特區」一詞,是因為想起二戰前共產黨游擊隊在國共交界地帶建立的游擊區。一九七九年七月,寶安貿易區更名為「深圳特區」,之後又改為「深圳經濟特區」。與此同時,珠海以及福建沿海的汕頭和廈門也成為經濟特區。

四年後,這四個特區中唯一得到充分發展的是深圳。即便如此,深圳也並未完全實現決策者的最初構想。按照當年的設想,這座城市的職能是吸引外資,同時促進中國商品出口。然而,當鄧小平於一九八四年前往視察時,深圳的進口量是出口量的三倍,貿易逆差超過五億美元,而且當地的主要財源是旅遊業和房地產,而非建立在先進技術上的工業。不過,深圳的效率之高——號稱一個星期蓋一層樓,著實令上海豔羨。但另一方面,迅速城市化是要付出高昂成本的。國家每年向深圳投入約十億美元,用以發展其基礎設施,遠遠超出這個特區從外國投資者那裡吸引到的資金。但無論如何,深圳已經成為繁榮的轉口港,各種貨物以優惠價格在此地進進出出。

毛澤東之後的中國:一個強國崛起的真相(封+立)。(聯經出版提供)
毛澤東之後的中國:一個強國崛起的真相(封+立)。(聯經出版提供)

*作者香港大學人文學院講座教授、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本文選自作者新著《毛澤東之後的中國:一個強國崛起的真相》(聯經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