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鈞凱觀點:大陸經濟冬去春來?─兩會給的積極訊號

2024-03-14 07:00

? 人氣

中國兩會在北京召開,對提振經濟給出積極訊號。(美聯社)

中國兩會在北京召開,對提振經濟給出積極訊號。(美聯社)

大陸經濟在疫情後下行,西方媒體從「中國崩潰論」進一步延伸出「中國經濟登頂論」、「中國經濟疲態論」,甚至有人說大陸經濟將陷入「停滯的十年」。筆者近期在大陸與友人討論的話題,確實也集中在「大陸經濟怎麼了」,親眼見證了「地下層經濟」的現象,商場地下層美食街門庭若市,地上層精品百貨門可羅雀,大家只願花小錢,不願花大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實疫後經濟的復甦乏力,不只中國大陸的特殊性,而是全球的普遍性。再加上包括AI在內的新興科技突破性發展,疫情前的經濟發展型態面臨了轉型與升級的需求,連美國的高科技產業都爆發了大規模的裁員潮。做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同樣得面對如此經濟陣痛期。

事實上,大陸政府不是沒有看到問題。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單獨列出2023年以來經濟發展所遭遇的內外困難與挑戰。因此,與過往政府工作報告截然不同的亮點是,李強在報告中專門開闢「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章節,不只將今年GDP增長預期訂在5%,同時也看得出「穩」、「優」、「惠」三個面向的小步緩行策略,而非部分人期待的「大水漫灌」。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兩大關鍵詞,在於「高質量發展」與「新質生產力」。這兩個經濟建設新概念,我們在台灣看起來格外陌生,卻是掌握未來大陸經濟發展的重點所在。簡單來說,便是強調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對傳統製造業進行升級改造,並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朝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可以看到,在大陸產業升級轉型過程中,過去的優勢產業可能不再擁有利多,從而造成失業率數字的攀升。與此同時,例如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則躋身前列,就業機會與空間便隨之大增。從川普時代開啟的中美科技戰,倒逼中國大陸從彎道超車轉向換道超車,政府工作報告即透露了,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佔全球比重超過60%,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口增長近30%,5G使用者普及率超過50%等。換言之,外界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模式的認識,此時此刻尤為需要「推倒重來」。

3月6日,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等五部門聯合舉行經濟主題記者會,同樣給出了外貿與內需雙層的積積訊號,增長與監管同步並行。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也從底線思維給出了宏觀解讀,「如果說將來中國經濟遇到超預期的衝擊,或者國際環境發生超預期變化,我們政策工具箱裡還有儲備工具。」

總的來說,從全球「大病初癒」的視野來看大陸經濟走勢,如同林毅夫所言,由於中國經濟佔全球經濟份額18%以上,所以即便是5%的增長,中國也將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約1個百分點,中國將繼續為全球經濟擴張作出約30%的貢獻。大陸經濟冬去春來,還是有樂觀的本錢。

*作者為《香港01》駐台灣首席記者,本文與《獨家報導》同步刊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