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三專文:古巴歷史是美國的一面鏡子

2024-02-03 05:50

? 人氣

蘇聯解體後,古巴的生活水平,至今仍然低於一九八○年代,最近幾年因川普加強封鎖且拜登跟隨,加上新冠疫情,古巴物資更見短缺。然而,有一事實,並非要用來主張古巴理當繼續當前的低消費水平,惟若藉此反省世界上,是不是有很多國家很多人,過量消費已至危及地球、傷害人心而不再純樸的地步,應該是可以的。須知,「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在二○○六年發布調查報告,指古巴的「人類生態足跡」為一點七,而得到「人文發展指數」零點八二,美國在這兩個分數是七點零與零點八六,意思是美國使用超過古巴四倍多的地球資源,但在教育與壽命等等綜合指數,只比古巴高不到百分之五。英國教授希格(Jason Hickel)根據聯合國發布的「永續發展目標」,也在二○二○年發表論文,指古巴使用最少物資(碳排放量不到美國的五分之一),但取得最多的教育、醫療與基本生活所需,排名世界第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古巴革命的吸引力

去(二○二三)年十二月四日,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美國高級別外交官、七十三歲的羅查(Manuel Rocha),指他從一九八一年進入國務院工作後,就一直是古巴間諜。中央情報局則說,古巴不需要用金錢與權勢作為誘因,也不需要脅,「通常意識形態就夠了……古巴革命激發的浪漫情懷」,就讓不少美國人主動為古巴效勞,包括去年初獲釋的「古巴女王」蒙特斯(Ana Montes),失去自由二十二年,也是「為古巴不為錢」。

不過,中情局有官員認定羅查等人的身在曹營心在漢,起於意識形態的偏執與誤識,或者,僅只是來自浪漫(竟可維持六十多年!),則未必準確。近作《革命之泉:為新世界戰鬥,一八四八–一八四九》(Revolutionary Spring: Fighting for a New World 1848-1849)也許能夠以古鑑今,提供了更好的理由。將近兩百年前震動歐洲的革命,是有所得,新世界大門為此開啟,革命有成,「不信青史盡成灰」。間諜們及更多的人理性思考而後投身捍衛與支持古巴,靜默但積極持續付出,也很有可能是出於對歷史縱深的認識與修為,遂能篤定投身。

與其說美國間諜出於誤識或浪漫而力挺古巴,不如說他們呼應了《古巴:一部新歷史》(Cuba: a new history)作者高特(Richard Gott)所說:「古巴的革命沒有以同室操戈的衝突而結束,卻持續地培養出了新的一代又一代受過良好教育的公民……有著一種看不到,但卻能真實感受到的民族自豪感。」

《古巴》立體書封(圖:黑體文化提供)
《古巴》立體書封(圖:黑體文化提供)

*作者為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本文為《古巴:一部追求自由、反抗殖民、與美國交織的史詩》推薦序,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