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三專文:古巴歷史是美國的一面鏡子

2024-02-03 05:50

? 人氣

卡斯楚在一九五九年一月八日從東部聖地牙哥乘坦克進入哈瓦那,演講至凌晨談到「和平」時,一隻白鴿在他的頭頂上盤旋然後落到他的肩膀上。新政府急急如律令,進城第六日當天,就通過十四項法令;三個月內處決了舊政府五百多人。五月十七日,立法推動「相當溫和」、是當時「經濟思想的主流」、也出現在聯合國建議案的土改政策。這些,無不得到民眾與各大社團高度支持,包括天主教。然而,美國「強力反對」土改。新政府失利之處,是往後數年,格瓦拉與卡斯楚都希望通過教育鑄造社會主義新人,試圖凸顯道德力量,多於提供物質報酬;但改變過往體制塑造的秉性,談何容易?新政府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也無法有承平的環境予以養成,成績備受侷限,並非無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接著,美國反撲而有入侵豬玀灣的三日戰爭。蘇聯在古巴部署飛彈,世界瀕臨核戰風險。正如本書指出,古巴每六百二十五名居民中,就有一位政府人員投入援外工作的協調,與之相比,美國卻是每三萬五千名居民才有一名政府援助人員,這是規模驚人的「平民國際主義」。古巴另對海外有軍事介入,但不是窮兵黷武,而是對非洲南部多個國家的獨立與種族隔離之廢除,大有貢獻。蘇聯崩解後,古巴只能自力更生,雖然政經略有轉軌,困難無法盡除,古巴人第四次大規模奔赴美國,在這個階段發生,即便參與的人數,沒有先前三次那麼多。

1989年4月3日,戈巴契夫與古巴領導人卡斯楚在哈瓦那向群眾揮手致意。(美聯社)
1989年4月3日,戈巴契夫與古巴領導人卡斯楚在哈瓦那向群眾揮手致意。(美聯社)

最後,作者認同歐巴馬(Barack Obama)總統恢復美國和古巴的邦交。並指出,在談到革命前的古巴之時,歐巴馬的措辭與古巴政府「並無二致」:美國當年把古巴「當作可以剝削的東西,無視貧窮,助長腐敗。」革命確實是從美國手中,解放了古巴。卡斯楚知道歐巴馬是善意,但懷疑美國能否穩定。很諷刺的是,卡斯楚這次又對了,美國的善意稍縱即逝。卡斯楚辭世後一個多月,川普總統上任,逆轉了解凍政策並加強封鎖古巴,拜登在二○二○年競選期間承諾扭轉川普政策。但拜登會做些什麼?「懸而未決」,全書基本上在此結束。

美國經貿霸凌古巴六十年

三年後,讀者知道,拜登違反承諾而蕭規曹隨,川普時代強化的封鎖依舊存在,拜登沒有回到歐巴馬的古巴政策,即便他曾經擔任歐巴馬的副總統八年。至於解除古巴封鎖,既然不是總統權利,若無國會同意,還會延續很久。舉世皆說美國無理,《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卻全心支持美國主控的國際秩序,但這本週刊也說「美國不智」。美國獨立革命期間,反革命黨派財產遭沒收,華府獨立後未曾補償。古巴沒有引用美國自己的前例,而是在革命後與各國商談補償辦法,但美國不接受(墨西哥在一九三八年沒收美商油田,美國接受補償)。這就難怪作者說,美國「不是一個自由的帝國,而只是一個帝國……也就持續封鎖古巴。」聯合國大會多年來不斷通過決議案,要求美國解除對古巴的封鎖;而支持古巴的國家,在一九九二年是五十九國,至二○二三年已達一百八十七國,反對者僅存美國與以色列;二○二二以來的一年多,烏克蘭固然接受美國軍援達五百億美元,卻沒有跟著美國投反對票,而是棄權。帝國不改、帝國不反省,全世界也無可奈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