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病夫超越廢柴─德日經濟規模排名之爭

2024-01-24 06:20

? 人氣

病夫超越廢柴;日媒報導德國經濟規模去年超越日本了。(資料照片,美聯社)

病夫超越廢柴;日媒報導德國經濟規模去年超越日本了。(資料照片,美聯社)

「病夫」超越「廢柴」,應該算是2023年全球經濟的大事與奇聞;日本維持十多年的全球第3大經濟體寶座,該是要讓位給德國;對日本而言,可堪告慰的是:這是採取名目數據的比較,而且日本仍有再度拿回第3名寶座的希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日媒指去年名目GDP規模韓國超越日本

德國去年GDP約為4兆1121億歐元,以現在的匯率計約為4兆4919億美元。而根據日本共同通信幾天前的報導,日本2023年以日本央行(日銀,BOJ)算出的2023年平均匯率進行換算,GDP規模為4兆4,578億美元;1-9月的名目GDP約為3.1兆美元,如果要在名目GDP上贏過德國,第4季必須達到190兆日圓,顯然不可能,因此以名目GDP比較,日本已被德國超越。

日本要被德國超越一事,深受日本的財經媒體關注,去年就已經「預告」過數次,當時仍有不少不確定性;今年初日本日經新聞的《診斷日本》專題,首篇就是《(日本)已淪為廢柴國家?》,因為諸多經濟數據:從經濟成長率、國民平均所得到生產力,日本幾乎都是牛步化甚至不進反退、在G7中墊底。

原本居全球第2大經濟體的GDP量體,也從當年被認為「可望超越美國」站上第1,到後來卻被美國拽到尾燈都看不到,只剩下美國27兆美元的「零頭不到」,2010年則是第2名寶座也被中國搶走,現在連第3名都可能坐不住了,日本近30多年來的經濟情況,確實就是一部「失落史」。

德國病夫衰退仍超越,通膨與匯率是原因

更有趣的是馬上要坐上全球第3大經濟體寶座的德國,應該也是百味雜陳,心中「挺不踏實」的,因為,德國正陷入近十多年來經濟最低迷的時候,去年經濟衰退0.3%、飽受通膨肆虐、今年預估只能零成長。20多年前,德國經濟不佳曾被稱為「歐洲病夫」,後經改革後變成歐盟領頭羊,而「歐洲病夫」的稱號再次上身,讓德國財長不得不辯稱:德國不是病夫只是「疲夫」(tired man),而且已經「喝下一杯咖啡了」。

所以如果德國去年GDP真是超車日本,這種「病夫」打敗「廢柴」爭得全球第3大經濟體寶座,實在有點可笑、也談不上是什麼鼓舞人心的「勵志故事」─德國是在經濟陷困境、出現衰退時超車,超車主因一個是因德國通膨嚴重,這個名目GDP「滲水」的成份多,一個是拜日圓匯率大貶值之賜,德國的超車實在談不上什麼光采。而匯率高低起伏變化大,如果今年日圓升值夠多,德國馬上又要被超車回去。

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後,陷入「失落N年」的原因,專家討論多但無定論,不過資產負債表破洞、人口老化、金融體系不破不立、企業文化等都可能有影響,就不多說了。倒是德國的情況特別、值得探究,因為從高峰神壇墜下只是短短2、3年的事。

成功模式不再,德國經濟風險大

德國是G7成員、歐盟龍頭,在經濟規模與先進程度上都居全球前緣,相較其它先進國家轉型至以服務業、金融業為重的經濟結構,德國一直保持高比例(3成左右)的工業、製造業,相較之下英美的比重只剩下1成多一點;除了那些大廠牌外,也有許多在各不同製造領域的「隱形冠軍」:從汽車到電子、航天、汽車、精密機械、裝備製造、軍工等。

但近年先是中美貿易戰與科技戰影響全球供應鏈與貿易,再來是疫情衝擊、俄烏戰爭;德國是先進國家中與中國貿易關係最密切的國家,因為中美競爭因素的所謂「去風險化」,影響著雙邊投資與貿易;戰爭讓能源大漲,各種外來因素衝擊供應鏈(從疫情到缺晶片、貨櫃船運大亂等),全球經濟走緩、特別是中國經濟陷低潮,過去德國進口價格低又穩定供應的能源與原材料,加工為高附加價值產品,再出口賺錢獲利的「成功模式」就破功了。

而且,對德國而言,原來的「成功模式」可能一去不返,非有變革調整不可。以能源而言,德國全面廢核原本就已處於不利,戰爭讓其失去來自俄羅斯便宜又穩定的能源。中美競爭持續、歐盟也非繼續「去風險化」,換句話說就是與中國的經貿關係發展受限制,再者,中國經濟也不可能再出現過去的高成長。

追隨美國自作自受,病夫何年脫困?

更致命的是中國製造的競爭力也提升、一定程度上取代外國商品。最明顯的就是汽車產業,去年在中國市場,德日系品牌汽車市占都減少,半壁江山已經是中國國產車。而在所謂的「新能源車」方面,中國廠商在技術與市占上都領先,中國新能源車對歐出口開始大增 逼得歐盟開始對其進行「貿易調查」─這是保護主義的婉轉說法與遮羞布。

從龍頭到病夫,德國經濟今日景況,一定程度上也是拜其政府之賜。德國緊跟美國政策,對俄羅斯大力制裁,連老美炸了北溪2號都不敢哼一聲,乖乖買美國貴數倍的LNG(液化天然氣);跟著老美要對中國「去風險化」,把美國的利益與地緣政治需要,當成自己的利益與需求,相較之下,法國對美國的作法還有一點抗拒。

日本經濟的失落,一部份因素來自美國,從對日本當年領先全球的半導體的打壓、撕裂,到對日車的限制,還有廣場協議的逼迫升值,都與美國有關,德國再成病夫亦如是。至於何時能拿掉病夫之稱,還是要如日本一樣當多年的病夫,就再看下去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