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祈專文:張大千、俞大綱、郭小莊之間的美麗錯誤─鍾馗歸妹圖

2023-11-03 05:50

? 人氣

郭小莊和俞大維的姪女俞啟木(右)持張大千畫作「鍾馗歸妹圖」。(作者提供)

郭小莊和俞大維的姪女俞啟木(右)持張大千畫作「鍾馗歸妹圖」。(作者提供)

慚愧,中文系出身,我卻對書畫一竅不通,「張大千」三字如雷貫耳卻遠在天邊,甚麼時候才開始對他「有感覺」呢? 竟是因京劇,竟是因郭小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小迷戲的我,看遍軍中劇團與復興劇校,卻仍覺飢渴,因為我想看新戲,迫切期待此時此地的創作。

但那時京劇界並不鼓勵創作,偶有新戲,也不太能打動到心底。直到民國五十八、九年,俞大綱先生新編《新繡襦記》與《王魁負桂英》,讀初中的我,下課揹著書包瘋狂追劇,戲院、堂會,連勞軍場合都闖了進去,一個月連看九場,硬是把每一句唱詞背下來,默寫成手抄本,反覆翻看哼唱。我迷的不僅是文辭,不僅是唱腔,而是京劇難得一見的神韻性靈。主演 《王魁負桂英》的郭小莊最吸引我的未必是唱念,而她一轉身一回眸,凝塑出有情之身面對無情天地的決絕與莊嚴,每令我心為之一凜。被拋棄的煙花女子,猶自簪花,和淚試嚴妝,在眾人面前強撐住一己之尊嚴,以絕美之姿走向死亡。生命的悲歡交織於一台,是美麗也是哀愁,這劇本、這表演,惹得我心蕩神搖,更開啟我對性靈的認識與探索,因此當我看到「幽抑宛轉,不去于心」八字觀劇心得,完全能體會。

「幽抑宛轉,不去于心」是張大千畫上的題字。民國62年大千先生由美國環篳庵短暫返台,素喜京劇的畫家,離台前夕看了《王魁負桂英》,悒怏在懷,揮之不去,返回美國,猶念著桂英〈冥路〉,旋風步高矮步蹉步雲步,飄飄蕩蕩,冷冷清清尋尋覓覓,一縷幽魂,猶自探問人間可有真情。大千先生對此「幽抑宛轉,不去于心」,身在異國追想風神,畫下長髮白衫哀戚神色,並摘出《九歌》湘夫人句子重組為「靈之來兮如雲,目眇眇兮愁予」,隔幾年返台時當面贈送給郭小莊。

約在此同時,大千先生送郭小莊潑墨荷花,後小莊製為旗袍,衣料還是大千夫人帶著小莊親自挑選的。

這幅畫和旗袍是我們熟知的,在郭小莊的專訪或傳記中經常出現。另一幅畫卻較少曝光。原來大千先生同時還畫了一幅贈予編劇俞大綱,贈予寫出「一抹春風百劫身,菱花空對海揚塵。縱然埋骨成灰燼,難遣人間未了情」絕美文詞的大綱先生。但病中手不聽使喚,畫圖中人竟不似台上角色。正在除夕圍爐的家人湊過來取笑說,不像王魁像鍾馗,大千先生掀鬚一笑,乾脆大筆一揮,《焚香記戲稿》改成了《鍾馗歸妹圖》 (王魁故事源自南戲佚文與明代崑劇傳奇《焚香記》)  。

同時題詩畫上,說明實為「誤筆」。

新聲別纂焚香記,誤筆翻成歸妹圖。

敢允歲朝藍尾酒,待充午日赤靈符。

唐宋以前都在歲朝元旦畫鍾馗祓除不祥,晚明以來,改為端午懸掛,驅除溽暑百毒。作此畫時正當除夕,權把五月驅邪的「赤靈符」,改為除夕元旦闔家同飲的「藍尾酒」,誤筆,卻正合古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