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育平觀點:中國航天太空事業之神舟17號飛船

2023-11-02 07:00

? 人氣

雖然在登月競賽中蘇聯沒有像美國一樣能夠將太空人順利送上月球表面再離開返回地球,但也算是與美國亦步亦趨一起同步做到了探測月球與宇宙的任務,也比美國更早做到探測火星任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70年代開始,蘇聯將力量放在軌道太空站的設立,發射了禮炮系列的多個太空站組件,最終因火箭爆炸意外將太空站體劃破而失敗。美國也在1973年發射軌道工作站「太空實驗室」,1979年才重返地球。美蘇有競爭也有合作,1972年尼克森總統與布里茲涅夫總書記緩和關係,決心在太空領域進行合作,這個「阿波羅-聯盟號測試計畫」裡,美國將太空船連接閘門設計成與蘇聯規格一致,1975年7月15日蘇聯的聯盟19號太空船發射,美國的阿波羅太空船也發射,兩船在太空中成功對接,太空人相互握手、交換禮物並參觀對方的太空船,人類似乎終於瞭解到合作比對抗更有利。

人類太空站的發展

蘇聯在最後的20年,也就是1970-1980年代,著力發展禮炮系列太空站與最終的和平號太空站技術,用來運補的是蘇聯製聯盟號太空船(Soyuz),而火箭推力用的依舊是R-7火箭,這款R-7火箭可謂從一而終,從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到今天俄羅斯發射國際太空站的補給,都是R-7火箭的出力,與中國的長征2號火箭一樣老當益壯,一直用它。

和平號太空站(MIR)是前蘇聯在1986年開始建造,一直到1996年由俄羅斯接續建造完成,是由多個模組在軌道上組裝完成,也是第一個人類可以長久居住的太空站,他最長的住戶曾待了9年又358天,而且他也接待過許多國家的太空船與太空人,美國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發現號、奮進號)就拜訪過和平號太空站多達11次,運送補給與太空人。

但因為組件老舊,2000年時和平號太空站在俄羅斯太空總署決策下返回地球墜毀。其軌道上的角色由1998年升空的「國際太空站」取代。

「國際太空站」是人類第九個載人太空站,產權一半屬於俄羅斯,一半屬於美國及日本、加拿大、歐洲太空總署,組件也是分別由蘇聯的拜科努爾發射場與美國佛羅里達的發射場分別發射到太空中後再進行組裝。中國也曾想加入國際太空站計畫,但因為技術水準低、資金不足等因素不被允許加入。這樣的恥辱實在是難讓中國的領導人消受。

1983年,中國已經進入改革開放時期,知識份子與科學技術重新受到重視與國家政策保護,於是有四位兩彈一星科學家王大桁、王淦昌、楊嘉樨、陳芳允等聯合致信給元老鄧小平,提出借鑒美國星球大戰計畫,開發中國的高新科技,鄧小平支持此提議,調撥100億人民作為專項資金,稱為「863計畫」,又稱「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主要重點放在「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雷射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與新材料技術」。在航天技術方面主要決定發展先進的大型運載火箭,以及可重複使用的空天飛機。

1985年中國政府決定開放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為國外客戶進行商業發射衛星任務,酒泉基地改稱為「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開始為國家賺錢創匯。1994年中國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開始興建載人太空飛行發射場,1999年發射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

不過大家還是必須要知道,中國的所有太空事業是控制在解放軍手中的,1998年4月「中國解放軍總裝備部」成立,所有航天基地改隸屬總裝部領導,2015年底再改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太系統部」迄今。因此今天中國的所有航天空間計畫、基地、人員、裝備、太空站、太空船等,其實都是在解放軍的預算內執行,人員也都是軍職,太空人則基本上是由戰鬥機飛行員轉任。(其他內容待續)

*作者為國際政治觀察者。本文若干內容節錄自作者即將出版之《中國航天事業與中國火箭軍》部分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

蘇育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