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的今天雷曼兄弟破產倒閉,我們從金融危機學到教訓了嗎?

2023-09-15 11:28

? 人氣

15年前的今日,雷曼兄弟聲請破產倒閉,進一步釀成舉世震驚的金融危機。(美聯社)

15年前的今日,雷曼兄弟聲請破產倒閉,進一步釀成舉世震驚的金融危機。(美聯社)

2008年9月15日,美國第4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聲請破產倒閉,由美國次貸危機進一步釀成舉世震驚的金融危機,不僅美國面臨1929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災難,更讓全球經濟陷入大衰退。15年後的今日,世人是否已經汲取教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時至今日的金融管制改革成效如何?

中央銀行今日在臉書官方帳號貼文回顧,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事件引發金融體系大範圍的擠兌,最終導致系統危機的爆發,共有24國成為銀行危機的受害者。2018年9月初,在雷曼兄弟倒閉10週年前夕,現任歐洲央行(ECB)總裁、時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行長的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曾經指出,金融創新的發展遠超越監管、銀行業與金融服務全球化的推進,以及全球化下的管制套利,導致雷曼兄弟倒閉並讓災情蔓延。

面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教訓,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BCBS)於2010年12月16日發布巴塞爾資本協定第三版(Basel III),針對金融脆弱性問題,加強金融管制改革,例如要求提列資本保留緩衝、逆循環資本緩衝,以及增列淨穩定資金比率(NSFR)及流動性覆蓋比率(LCR)。

後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由於各國致力於金融管制改革,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健性確實大為提高。以美國為例,為防止重蹈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覆轍,美國於2010年通過「陶德-法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對於資產達500億美元以上的銀行制定更嚴格的監管標準。

然而,2018年5月,時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卻在多位兩黨國會議員、中小型銀行團體遊說下,簽署「經濟成長、監理鬆綁及消費者保護法」(EGRRCPA),大幅放寬「陶德-法蘭克法案」的部份法規,將須進行壓力測試的銀行總資產門檻,從500億美元提高至2,500億美元;總資產在1,000億至2,500億美元的銀行,僅須接受聯準會(Fed)每兩年一次的壓力測試,同時大幅放寬流動性要求方面的NSFR、LCR等規定。

今年3月矽谷銀行(SVB)破產,進一步引發美國中小型銀行危機,外界大多認為,此與美國金融管制受到政治力介入而鬆綁的管制寬容脫離不了關係。

(延伸閱讀:銀行危機真的落幕了嗎?IMF示警金融風險的脆弱性,三大關鍵QA一次看懂

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宣布破產倒閉(圖/美聯社)
2023年3月10日,美國矽谷銀行(SVB)因流動性不足突然倒閉,結束40年營運,寫下美國歷來規模第2大的銀行倒閉案。(美聯社)

如果是「雷曼姊妹」 結果會不一樣?

央行指出,拉加德曾經一再呼籲,若能擴大金融領域的女性領導權,將可減少集體迷思。她也多次表示,如果是「雷曼姊妹」(Lehman Sisters)而不是「雷曼兄弟」,那麼今日世界的面貌肯定大大不同。論者認為,女性比男性更厭惡風險,因此會做出較為保守的金融決策。

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美聯社)
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美聯社)

官方貨幣與金融機構論壇(OMFIF)今年4月發布的性別平衡指數(GBI)顯示,全球包括186家央行、50家退休基金、50家主權財富基金、50家商業銀行等336家金融機構,只有14%由女性領導,比起去年的13.7%有所改善。其中,副總裁或最高管理層的女性占比為24%,6,221位高階主管的女性占比則為30%。

如果單從央行來看,全球186家央行(包括美國12家地區性聯邦準備銀行),目前有22位女性央行總裁,人數是OMFIF自10年前調查以來的最高紀錄,比重從去年的11%上升至12%;至於央行副總裁的女性占比為27%,3,059位央行高階主管的女性占比則為30%。

OMFIF指出,儘管女性在全球金融界管理層的代表性逐步提升,但金融業距離實現性別平等,可能還要再等上140年。

(延伸閱讀:全球金融市場出現2顆震撼彈!專家教戰股債投資策略,看好這些股票表現

只有物價穩定還不夠 金融穩定更重要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主流經濟學家認為金融體系本質上是穩定的,除非遭受外來的不利衝擊。只不過,經濟學家明斯基(Hyman P. Minsky),早在1950年代即洞燭機先,強調金融體系本身即具不穩定的本質,並於1986年正式發表完整的「金融不穩定假說」(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成功預見全球金融危機的到來。

央行說明,明斯基「金融不穩定假說」的重要內涵是「穩定將孕育不穩定」,在經濟看似繁榮而且穩定成長時,實為較可能發生經濟崩盤的時刻。至於「金融不穩定假說」中的經濟循環轉捩點,由「前進旅程」步入「反向旅程」,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

美國經濟學家明斯基(Hyman Minsky)(Bard College)
美國經濟學家明斯基強調,金融體系本身即具不穩定的本質。(圖片來源:Bard College)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凸顯只有物價穩定並不足以確保金融穩定,央行除了維持物價穩定目標,還有促進金融穩定的職責。因此,許多國家紛紛將「促進金融穩定」納入「中央銀行法」,例如英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南韓、挪威等,瑞典為了實現金融穩定目標,甚至賦予央行更多工具。

此外,Fed、ECB等主要央行,也強調央行關注金融穩定的重要性。2013年10月9日,時任Fed副主席的葉倫(Janet Yellen)在總統提名她擔任Fed主席的記者會上表示,如果國會通過其任命案,她誓言達成美國國會責付Fed促進就業最大化、物價穩定及金融體系穩健的重大職責。外界據此解讀,葉倫將金融穩定視為Fed的第3項法定職責。

Fed現任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也在2018年5月表示,Fed有責任與美國其他政府機關一同促進金融穩定,並將金融穩定的職責,與維持物價穩定、追求就業極大化這2項法定職責,視為具有高度的互補性。鮑威爾強調,「沒有金融穩定,就沒有總體經濟穩定。」

至於ECB,則是從2014年11月起開始實施單一監理機制(SSM),正式肩負起金融穩定的責任。

(延伸閱讀:好不容易打下通膨,油價卻又衝高!瑞銀解析關鍵原因,預估還會繼續漲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彥呈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