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維觀點:年輕族群的心理健康政策豈能不與學校合作?

2023-09-07 05:50

? 人氣

建議的具體作法:校內先初談分流

根據筆者長期在校園心理健康第一線的觀察,這個政策應該要與教育單位一起合作才能減少浪費並且真正幫助到有需要的人。簡述作法與說明如下,最後並提供長期的解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學校中都會有諮商中心或輔導室,若能即早知道就可以協助這些學生的狀況,並且提供後續的支援。所以使用這個經費應該先限制或要求在學學生先向就讀學校的輔導中心申請初談。讓校內專業輔導人員初步了解狀況,做檢傷分類,確定是否有立即的危機或適合甚麼樣的心理輔導。但是這當然也只是建議的部分,仍須由學生自行決定。

心理師、諮商。(資料照,取自Pexels)
心理諮商,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exels)

二、雖然各大學中學生心理諮商求助常常被批評要等很久,但其實那是因為諮商往往要多次(少則6-8次,多則可能20次以上)才能逐漸幫助當事學生走出心裡的傷痛而調整心態,面對新的未來。但是學生預約一次性初談其實並不會太困難,也可以有各種方式(包括線上諮詢)來完成。

三、學生先到各校的輔導中心初談的好處是,可以在合理的時間(一般是幾天到2星期內)得到一些原則性的評估,確認是否有立即進入諮商的需要。通常有立即危機的都會提高優先順序,加快派案的時間,或是會先由各系心理師或個管先接住,保持對學生的聯繫關懷或必要時的晤談。所以這部分的問題其實不大。

四、一般印象會讓學生等待很久的原因是,多數來求助的學生可能沒有立即的危機,或是自己提供可以諮商的時間也太少。在這樣的情形下,就可以利用政府這個專案經費,在校內的輔導中心繼續等待的時間就轉介學生到校外的心理所尋求諮商。

五、如果是比較危機或嚴重的個案,在校內持續關懷陪伴一段時間,等到當事人比較能夠恢復到正常生活後,也仍然可以透過心理師的轉介而到校外合適的心理師中繼續使用這個免費的資源。由於情況穩定不一定需要每週都晤談,就可以變成每個月一次或更久,對學生後續的心理健康是有幫助的。

建議作法的幾個優點

以上這樣分流有幾個的優點是:

1. 學校端可以先掌握學生的狀況,至少有過紀錄而有所預備,不會學生自己外面求助都不知道。畢竟後續若真的需要與校內系統(如導師或教官等)合作,失去前面的資訊反而難以即時有效的介入。

2. 學生若有自己特殊的時間或特別適合的晤談方式,可以透過校內專業輔導人員的轉介或推薦,可以一次就找對心理師,而非在校外盲目亂選,浪費時間與資源。

3. 分流出去的學生多無立即的危機,比較有可能三次諮商後就得到解決。若還有困難就回到學校的系統(因為也經過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多半可以無縫接軌。特別是也可以推薦校內已經有合作的兼任心理師,後續就會更容易處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