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長泰專文:從審查到控制宣傳─講好「中國故事」的方法

2023-07-23 05:50

? 人氣

新聞傳播是中共最有力的宣傳工具,因為它能接觸到最廣泛的讀者和觀眾。《人民日報》和《北京日報》是在當時媒體中最為人熟知的武器。在這個電子通訊的時代,中央領導人繼續重視新聞媒介的宣傳。2016年2月19日早上,國家主席習近平馬不停蹄地到訪——官方稱之為「調研」——三家國營新聞機構:《人民日報》、新華社和中國中央電視台(央視)。為表現歡迎習近平來訪,央視在禮堂的大螢幕打出「央視姓黨、絕對忠誠、請您檢閱」的字句。在所到之處,習近平以堅定的語氣,告訴簇擁和崇拜著他的傳媒工作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黨的新聞輿論媒體的所有工作,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

在央視總部,習近平甚至跟央視駐北美華盛頓的分台負責人舉行視訊會議,他告訴工作人員:「我看到你們這是國際化的團隊。希望你們能夠客觀、真實、全面的介紹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情況。要講好中國故事,也要傳播中國文化。搭建我們與所在地區的這種友好的橋梁。」習近平的講話堅持要國內外的員工負起兩個互相矛盾的責任:一方面要客觀真實地報導國內外事情;另一方面要宣傳和推廣中共的理念。顯然,在中共領導人的心目中,若「要講好中國故事」,就不能隨便或任意地講,一定要跟著中共的劇本演出。習近平的到訪顯示了他看到的緊急情況:在國家經濟發展正在放緩和社會不公日益擴大的時候,非要用官方媒體去描繪美好的中國前景不可。

中國央視大樓被戲稱為「大褲衩」。(圖/BBC中文網)
中國央視大樓。(圖/BBC中文網)

中國的宣傳工作自2000年代早期起已推展至全球。官方資助的孔子學院(隸屬教育部)始創於2004年,在外國的教育機構教授中文、歷史和文化科目,在全球展現中國共產黨的「軟實力」(soft power,借用政治學家奈伊〔Joseph Nye〕的用語)。時至今日,孔子學院的分校可在世界多個地方見到,讓北京領導人借用這個看似別無機心的文化交流,推動中國是個愛好和平的國家、願意與世界各國和諧合作發展的形象。不過,一些外國教育家已開始質疑孔子學院是個宣傳機關。事實上,共產黨高層領導李長春(1944-)在2014年也承認孔子學院是「中國大外宣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諷刺的是,孔子這位公元前六世紀的哲人,在毛澤東時代被批鬥為封建王朝、儒家社會的支柱,而今卻又有以他命名的文化機構及天安門豎立的巨型銅像在表揚他。

習近平2013年推動的一帶一路倡議(現今官方英文名稱是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也可視作另一個全球文化宣傳活動,用以提升中國作為友好睦鄰的大國崛起形象。中國政府積極把這個倡議,宣傳為通往西方的經濟走廊。它提議多建港口、公路和跨境公共設施(如鐵路),如此既能使中國的經濟富裕起來,也使它在中亞、中東、歐洲和非洲的六十多個貿易夥伴受惠。這樣一個極具野心的倡議令很多人提出質疑:首先,中國是否有能力籌集所需的八萬億美元基金去達致成果。第二,中國需要與眾多國家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然而這些國家之間很多都有政治爭端,各有矛盾,故很難達到目標。最重要的是,很多人懷疑中國這個計畫背後的真正動機。中國是否真的尋求互惠,還是要加重合作夥伴對北京的經濟依賴,因而增強北京的地緣戰略位置?更有人質疑,若與一個有長期侵犯人權紀錄的政府合作,那麼這些與它合作的國家是否也該負道德上的責任。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講座教授(榮休)。本文選自作者著作《染紅中國:中共建國初期的控制政治》(聯經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