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完結了嗎?《誰統治世界?》選摘(2)

2018-09-11 05:10

? 人氣

對「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的預測如此批評,實際上並沒受到公眾注意;反而是否認氣候變遷這一派得到企業界支持,又有龐大的宣傳運動助陣,使許多美國人昧於國際上的發展,否定氣候變遷的威脅。企業界的支持也直接轉化成政治力量。否認氣候變遷現在已經變成教條手冊的一部分,共和黨候選人在無休止的滑稽的選戰中必須拿出來誦唸;而在國會裡,否認派勢力極大,可以擋下想要調查研究地球暖化效應的一切提案,當然我們更休想會有什麼對付氣候變遷的認真措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簡而言之,如果我們放棄盼望體面的生存,美國的衰落或許可以阻止,鑒於世界力量的平衡,這種前景太有可能成真。

「丟掉」中國和越南

把這些不愉快的想法擱置一邊,再仔細檢視美國的式微,會發現中國的確在其中扮演相當大的角色,在過去六十年都如此。現在大家十分關心的式微,並不是近來的現象。它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當時的美國擁有全世界一半的財富,又有無可匹敵的安全和全球勢力。政策規畫人員當然清楚美國的實力遙遙領先世界各國,也決心維持這個優勢。

一九四八年一份重要國家文件就相當坦誠的提出此一基本觀點。文件作者是當時世界新秩序設計師之一:國務院政策計畫局局長、備受尊敬的學者政治家肯楠(George Kennan),在政策規畫圈內的溫和鴿派人士。他指出,美國的中心政策目標應該是維持「差距地位」(position of disparity),把我們巨大的財富和其他國家的貧窮區分開來。要達成這個目標,他建議「我們應該停止談論含糊和……不實際的目標,如人權、提高生活水平和民主化等等」,必須以「直截了當的權力概念行事」,不受「利他主義和造福世界」等「理想主義口號所局限」。

肯楠當時明白指的是亞洲的局勢,但是他的觀察可以通則化、適用到美國主導的全球制度的參與者身上,當然會有些例外。但大家都清楚,當向其他人,包括知識份子階級對話時,必須明明白白地高舉「理想主義的口號」,期待知識份子去制訂這些口號。

肯楠參與制訂和執行的計畫,天經地義地認為美國將控制西半球、遠東、前大英帝國(包括中東無可匹敵的能源資源),以及盡可能的大片歐亞大陸,尤其是它們的商業和工業重心。從當時權力分布的狀況來看,這些並不是不切實際的目標。但是,美國立刻走向式微之路。

一九四九年,中共建國,在美國造成激烈的論戰和衝突,追究是誰「丟了中國」。這裡頭默認的假設是,美國「擁有」中國,以及世界上大多數地區,一如戰後政策規畫者的想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