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乃蔆專文:帶著懺悔錄打金門砲戰─俞大維論學與哲思

2023-07-08 05:40

? 人氣

俞師在823炮戰打得最激烈時,每次到金門前線,總是帶著聖奧古斯丁的「懺悔錄」。這是一種「置身於戰場之中,遊心於殺伐之外」的境界。 聖奧古斯丁(西元354-430)是一位修道院長以回憶錄的形式來思辯他歸信天主教的理由,從歷史哲學角度來探索「時間」和「記憶」的本質,直探認識論的根本。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俞師在戰火隆隆的前線, 思考這些永恆的問題,是他的治心之法,然後可以待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俞師十分欣賞道教, 除了唯美的一面外,而且他認為道教的陰陽觀把女性放在比較平等的位置上。 道教崇尚自然,觀天象,養生、煉丹,都有助發展醫學及科學知識。

俞師說佛教的愛是大慈大悲,而大慈由大悲而生。佛憐憫世人所受之苦,心中甚悲。轉而想求世人之解脫。這就是慈。地藏王菩薩之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就是由這點出發,比基督為世人而死,更進一層。他往生前幾個月年,皈依佛教。 這種境界正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亞非國家的精英赴歐美留學多少都背著一些文化衝突的包袱。俞師對這方面的討論興趣不大。但從側面上,可以感受到一種張力的存在。比如,他欣賞俄羅斯文學的原因,是俄羅斯在西歐化的表面下有一種反叛性,給他共鳴感。他無論在東方或西方文化之中,都能從一個超脫視角來看問題。 他的努力方向是中國人要爭氣,要站在同一的標準上使西方人真正心服口服。 俞師敬佩唐朝的玄奘在天竺能用當地語言,用印度的維識邏輯,辯論佛法。惋惜晚清楊文山以及近代講佛學的學者都沒有從源頭上學習梵文,落在日本學者之後。

最終,俞師言傳身教的核心是悲憫,接觸過他的人,都知道他是性情中人,沒有絲毫的虛假。他引用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的話:只要看到戰場上年輕的士兵生命從眼瞳中逐漸散去,就絕對不輕言戰爭

縱觀俞師傳奇的一生,金門戰役在他一生的偉績中有特殊的意義。未來研究俞學的重點可能將著重他在兵工建設、內戰期間參與馬歇爾調停會談、國民政府退守台灣、金門戰役等個別的題目。每一個時期都會有新材料豐富我們對這位哲人的認識,還原他的全貌。願與大家共同努力。

*作者為廣州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訪問教授,前路透社資深記者。華盛頓大學歷史博士,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畢業,曾任教北京清華大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