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乃蔆專文:帶著懺悔錄打金門砲戰─俞大維論學與哲思

2023-07-08 05:40

? 人氣

以有限的資源應付來自內陸及海上的威脅,晚清中興大臣對國防重點的看法有分歧: 左宗棠堅持要保證陸地領土完整,李鴻章寧可犧牲一些陸地利益,優先發展海上防衛。這就是著名的塞防海防之爭。此時英國、沙俄支持的阿古伯在新疆搞獨立,沙俄並趁机侵占伊犁附近大片领土。清廷派崇厚赴俄談判交還伊犁,這位皇室信任的重臣索回了伊犁,但把伊犁周邊的地區割讓給沙俄。舉國上下反對.曾紀澤(曾國藩次子),當時為清廷英國法國大臣,領命前去交涉,簽訂了第二份伊犁條約,增加了賠款,但索回了大片土地。這是晚清少有的外交亮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俞師至少在上世紀60年代就思考龐然大物的蘇聯會不會解體。在60年代預測蘇聯會不會解體似乎是杞人憂天。然而俞師從歷史的眼光來看,很嚴肅的對待這個可能性。俄羅斯西境的波羅的海三國是二戰後才納入蘇聯。南境高加索地區曾為內戰時期白黨大本營,一旦風吹草動,忠誠度難說。 俄羅斯在19世紀末才兼併布哈拉及吉瓦汗國,為時不長。布爾什維克革命時,列寧的政策是給予民族共和國自治權,於是中亞按民族人口佔多數的原則,分成5個共和國,先後「自願」加入蘇維埃聯邦。這五國中有三國與中國接壤,種族錯綜複雜,大多數信仰伊斯蘭,但信奉喇嘛教的西蒙古部落也很有份量。俞師認為這種制度設計不牢靠,儘管蘇聯的民族政策是胡蘿蔔(俄化)加大棒 (軍事鎮壓)。一旦莫斯科管控鬆懈下來,就可能四分五裂。他說,如果蘇聯解體,中亞五國的未來會影響俄羅斯和中國的國防安全,兩國都該有預案,如何來維持中亞秩序。1991年底蘇聯轟然而倒,各方都措手不及。 當蘇聯鐮刀斧頭旗下降,俄羅斯白藍紅三色旗升起時,不知俞師心頭做什麼感想?

文學欣賞

手不釋卷的俞師遍讀中外文學作品。 他認同希臘古哲把文學放在歷史之上做為通往智慧之門。 閱讀文學、觀戲、聽音樂可陶冶性情,更加了解人間萬事。 他雖然在哲學上是理性主義者,但是對文學的欣賞,不局限於寫實。他受道家影響的文學,很喜歡寓言式的故事。引用湯顯祖在牡丹亭記題詞中所說,「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

俞師上教會大學,接觸到當時的英美文學作品,如蕭伯納、王爾德等作家的小說與戲劇。 但是他認為英國小說沒有特別傑出的,可能因為環境給他們生命的體驗不夠深刻。他說莎士比亞能增進讀者對英文的欣賞,然而內涵的意義不如俄羅斯文學深邃。 

俄羅斯的空曠寒酷、挑戰人類生存極限的自然環境,高尚的宗教情結文學結合起來產生了西方最崇高的文學作品。 他最敬佩的是文豪托爾斯泰,當時一般俄國貴族接受法國教育,但是內心中有一種反叛的情緒,給作品賦予一種張力。這或許道出俞師自己的心理狀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