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打房效益遞減,房價下跌更難

2023-06-30 07:20

? 人氣

7月起打房新法上路,加上央行的打房措施,是否能讓房市「量縮價跌」?(資料照片,柯承惠攝)

7月起打房新法上路,加上央行的打房措施,是否能讓房市「量縮價跌」?(資料照片,柯承惠攝)

本周六(7月1日)起,號稱「史上最強打炒房」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法生效上路,而6月的央行理監事會也出乎外界意料的祭出新的打房措施,只是打房政策似乎面臨效益遞減的困境,要藉著打房政策促使房價有感下跌,難度是越來越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7月生效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內容的打房對象,主要是針對房市投資(投機)客,例如禁止預售屋、新建成屋換約轉售,重罰不動產炒作行為、建立檢舉獎金機制、管制私法人購屋等。當初在修法時就曾引起業界的反彈與反對,有些業者稱此修法為最強烈的打房措施。而鑑於投機客是炒房、帶動房價上漲的主力,因此修法針對的打擊對象幾乎完全針對投機客。

而另一個出手打房的是央行─本月央行召開理監事會的決議讓外界頗感意外,倒不是決定暫停升息,而是祭出第5波房市信用管制,主要是規範自然人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上限為7成,所謂的特定地區是指六都及新竹縣市。央行理由一是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仍高;二是近期自然人持有2筆購屋貸款人數及占比有增加趨勢;三是自然人申辦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的平均貸款成數居高且持續上升。

相較過去出手時的「萬箭齊發」,這次央行算是客氣得很,只針對6都與竹縣市的自然人第2戶購屋貸款設限,成數設在7成,相較之下,其它貸款成數設限(如第3戶、公司法人購買住宅)是4成,央行的7成似乎不算太苛刻,也算是手下留情了。不過,這還是會一棒重重的打在投資客頭上,後續影響值得觀察。

央行會在此時出手,確實讓外界意外。因為從去年升息開始,房貸利息升高讓購屋者負擔加重,對投資客與自主者都有影響,成交量明顯走跌。以最具代表性的6都而言,去年全年成交量就少了9%,全台則是減少8.6%;今年1-4月全台成交量更一口氣少了25%。接著又是7月平均地權條例新法將上路,外界多認為今年房市與房價都只能保守以對,央行實在沒再出手的必要。

不過,央行還是出手了,某個角度而言,代表房市動能仍在,這反應在央行說的幾個金融體系房貸數字的增加;同時,也顯示房市的價量恐仍未降到官方的標準之下,在情勢不允許升息時,就用新的信用管制措施─但問題是,很可能永遠都不會降到官方的期待標準之下。

此外,平均地權條例新法的打房效果,也有可能被「高估」了。因為這個新法從去月的行政院會通過、到今年1月立法院完成三讀,業者一直高度關注,當然也是早早就設法因應。此法的打擊對象主要針對投機客,但依照業內的說法,因應打房政策與房市降溫,投資客早已因應退場,房市的投機客「所剩無幾」,市場回歸自住客為主。

如果是這樣,再要寄望新法上路讓房價有感下跌,就顯得有點不實際了,新法或許能藉著減少投機客、打擊炒高房價手段等而讓未來房價較平穩,但要讓房價有感下跌,就困難多了。去年房屋成交量已衰退,但房價幾乎不跌;面對通膨再起、材料上漲的大環境,要房價有感下修就更難了,,甚至以總價而言,6都加竹縣市首次出現「千萬起跳」。

經過了幾年幾波的打房,效果大、簡單作的大概都先作完了,之後能作者變少、打擊面變小,邊際效益遞減也出現在打房政策上。即使面對馬上要上路的「史上最強打房」手法,央行也祭出新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恐怕還是不易看到有感的房價下跌,「量縮價跌」未必,更可能的是面對「量縮價平」的格局,而且政府也是「越來越沒招」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