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才健專文:黃河青山山外山

2023-06-18 07:10

? 人氣

黃仁宇的《黃河青山》中特別花了一章談他和李約瑟的學術情誼,但是他一直沒有李約瑟的學術權威地位,因此「偶然」得之的「大歷史觀」,終究難免掙扎求生,遍體鱗傷。他在英國和李約瑟合作之餘。也看出英國學術體制(至少是劍橋的體制)和美國的丕異,黃仁宇獨具慧眼,觀察人微,因此當他在書中引述一位英國劍橋凱思學院的研究員談到臺灣社會一向欽仰的美國學術的說法:「你們就是我們所說的速食大學」,顯得十分具有說服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黃仁宇在美國的中國歷史學術中雖獨持異議,但是他並沒有特別強調自己中國文化血源的差異性。他1952年到美國念書已3、40歲,後來娶了美國妻子,生了兒子傑夫,他知道到美國是自己的選擇,也沒有遮掩自己對美國的好感。

他說起兒子傑夫小時候被住家附近中餐館的人問起將來要做中國人還是美國人時,傑夫說他要做美國人的3個理由,正好說明黃仁宇是徹頭徹尾的一個中國人。但是他在書中說起他會如入籍宣誓所言的效忠美國,也使人深信不疑,因為「一諾千金」正是中國應有的為人之道。

黃仁宇的《黃河青山》,使人不由得想起在臺灣文化思想界最津津樂道的薩依德(E. Said),這個巴勒斯坦出身的文化思想家也出了一本回憶錄「鄉關何處」。「鄉關何處」和《黃河青山》主人翁生命經驗最大的差異,是薩依德自幼就由文具富商的父親以典型的英國文化培育,他後來雖自覺到自己在文化上的無所歸屬,但是卻全然符合了西方主流文化對一個差異文化典型的口味。

這也正是薩依德念茲在茲的文化差異性,黃仁宇全然沒有著墨的道理,因為黃仁宇信念中的文化價值,與西方的主流價直沒有附屬依從的關係。也正是這種從容的信心,使得黃仁宇雖然小心的避兔過分凸顯自己的族群效忠感情,但是在和美國耶魯大學著名中國歷史學家萊特教授碰到觀念上無法跨越鴻溝時,還是會向萊特說出是否認為他對於歷史的詮釋手法太具有民族優越感?

《黃河青山》的一個重要的貢獻,應該是提出了是不是有一個必須普遍接受的現代價值的問題。黃仁宇提出伊朗和印度的例子,都見證到全然西方價值的發展,不僅不會帶來成功,還往往製造災難。一個至少歷史長度相仿,文化深度和差異性同樣龐巨的中國文化世界,也祇有以一套「現代」價值為無限上綱的依歸嗎?

就算不如此沉重的去找尋意義,由於黃仁宇奇特的個人際遇,《黃河青山》已是一本足夠有趣的個人歷史,黃仁宇原本是用英文寫的,中間還有些文字是向他的美國同胞解釋中國的歷史究意。

最值得一提是中文的譯筆十分成功傳神。譯者張逸安女士十分謙抑,在譯者簡介中只有「專業譯者」4個字,這其實也可以是很高的評價。她當之無愧。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