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氣候變遷─兩個比一個好:《世界不再是平的》選摘(5)

2023-06-18 05:10

? 人氣

在發電量充足的富裕地區,海水淡化可能是選項之一。近年來海水淡化技術穩步改善,電力成本只有二○○五年的三分之一。但在種植小麥的邊緣地區附近沒有很多海洋—大多數在相當遙遠的內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缺水將是這些原已乾旱、邊緣化的土地很快會面臨的問題,無論這些土地是在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美國堪薩斯州、烏克蘭盧甘斯克還是澳洲南澳州、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衣索比亞謝瓦省、土耳其加濟安泰普省、加州聖塔克魯茲,還是印度旁遮普省。

真正的情況其實比聽起來要糟得多。對人類最重要的兩種作物正面臨最嚴重的危險:水稻是因為水循環中斷,而小麥是因為它種植在原已乾旱且即將變得更加乾燥的地區。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感電出版提供)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感電出版提供)

再往前走一點

這些都是來自明確天氣數據的相當短期的預測。更深刻的氣候變遷會在幾年或幾十年內發生嗎?有可能,很可能。好吧,幾乎可以確定會發生。我沒有數據可以做具體的預測,所以我不會做。但我可以回顧過去以獲得一些梗概。畢竟,氣候變遷對人類來說並不陌生。

● 今日的考古學家普遍認為,區域氣候變化對印度河文明造成嚴重衝擊,持續的洪水使印度河偏離文明的城邦,繼之以數十年的乾旱,導致每個人無水可用。文明城邦沒有聯合起來應對挑戰,反而陷入自相殘殺的循環,徹底摧毀了集體文化,直到十九世紀英國人在巴基斯坦中部偶然發現一些廢墟,才發現印度河文明的存在。我們在一個世紀後於現代城市哈拉帕(Harappa)附近的挖掘,才了解這項發現的重要性。

● 我在前面的章節提到青銅時代晚期崩潰,大約是在公元前一二○○年到一一五○年間(可能由火山爆發導致)的乾旱時期。當時的人類已先進到能把事件記錄下來,所以我們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有一些概念。顯然當時的情況很惡劣,地球上幾乎所有文明都遭到重創,包括我們所知的西方文明。

● 較晚近的小冰河期大約是從西元一三○○年到一八五○年,這段期間的氣溫比過去下降了約攝氏○ .三度(也比一九○○年低約攝氏○ .八度)。受影響最大的是原已較寒冷的區域。有很多(相對較新的)歷史記錄記載了蘇格蘭、瑞典、俄羅斯、中國、韓國和日本等地的生活困境,許多地區出現連續多年「沒有夏天」的情況。你可以想見人們吃得有多差。那些沒有夏天的年分之一—一八一六年—即使在當時也特別寒冷:遠在南方的康乃狄克州八月的氣溫降到攝氏四度左右,倫敦更在七月降雪六英寸。美國小說家瑪麗.雪萊(Mary Shelley)整天被鎖在屋裡,躲避無休止的冷雨、雨雪和雪,創作出我們今日所知的《科學怪人》(Frankenstein)的精彩小說。

*彼得.澤汗(Peter Zeihan)作者為地緣政治戰略家,也是地緣政治諮詢公司Zeihan on Geopolitics創始人。本文選自作者著作《世界不再是平的:後全球化時代的供應鏈重組與地緣政治預測》(感電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