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在美中之間如何「不選邊站」?東南亞在強權競逐下的自保之道

2023-05-16 06:10

? 人氣

2023年5月,東協各國領導人在印尼參加東協峰會。(美聯社)

2023年5月,東協各國領導人在印尼參加東協峰會。(美聯社)

「全球經濟眼下尚未完全復甦,大國之間的競爭也持續深化,世界的發展變得更加不可預測。因此問題將是:東協會繼續旁觀嗎?東協會保持沉默嗎?更重要的是,東協能成為和平與經濟成長的引擎嗎?」

東協峰會主席佐科威(Joko Widodo)

東南亞國協峰會上週剛在印尼落幕,作為東道主的印尼總統佐科威在開幕式上,針對東協應對全球挑戰一連問了好幾個問題,而他自己的答案則是「只要能夠團結,我們確信東協有辦法應對」。

東南亞各國面對的問題千頭萬緒,包括緬甸的軍政府危機、後新冠時代的經濟對策、與中國之間的南海爭議,個個都是燙手山芋。連佐科威自己也承認,短短三天的東協峰會確實難以達成共識。有趣的是,對於可能是當中最棘手的美中競爭格局,佐科威所謂「東協會沉默嗎」,其實可能正是東南亞向來的自保之道。

2023年5月,第42屆東協峰會在印尼舉行。(美聯社)
2023年5月,第42屆東協峰會在印尼舉行。(美聯社)

新加坡知名國際關係學者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近日在《日經亞洲》的投書中便說:「聯合國的53個亞太國家共有45億人口,歐盟27國僅有不到亞太國家十分之一的4.46億人,那麼是誰對台灣問題發出更大的聲音呢?」馬凱碩認為歐洲人對台灣的意見確實更多,但這卻破壞了亞洲人的「謹慎沉默」,甚至可能為區域和平帶來更大的風險。

馬凱碩在《日經亞洲》的這篇短文,其實未能詳述亞洲人對台灣問題的「沉默」究竟如何帶來和平,他對「一中政策」的推崇也讓這篇投書充滿了親中色彩,而不只是單純「保持沉默」。不過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高級分析師向黎秋(Huong Le Thu)日前在《外交政策》的另篇長文,倒是詳細說明了東南亞國家如何藉著「不選邊站」、甚至積極管理大國競爭,作為一種在強權競逐下的自保典範。

2023年5月3日,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在五角大廈檢閱部隊。(美聯社)
2023年5月3日,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在五角大廈檢閱部隊。(美聯社)

如同馬來西亞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所​​」(Institute of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Malaysia)分析師湯馬斯・丹尼爾(Thomas Daniel)所說的,東南亞的區域形勢進一步捲入美中對抗(包括台海危機)的風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包括出身新加坡的馬凱碩、出身越南的向黎秋,這些東南亞的觀察家也同樣擔心,華府與北京對台灣問題攤牌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