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雲專文:側寫黃永松與阿肥的五十年民俗實踐

2023-05-21 05:50

? 人氣

一九六六那年,喜歡穿紅衣服上學的黃永松,並不知道為何老是召來教官的斥責,甚至影響到他的操行成績;也不知道活動力旺盛的阿肥,以及幫他們張羅展覽場地的助教吳耀忠,已走到一起傾心社會主義,與陳映真等人秘密組織讀書會,阿肥的家也曾是讀書會的據點。一九六六那年,陳映真與劉大任共同完成一部關於城鄉差距的社會議題劇本《杜水龍》,並選定黃永松為男主角,當時的他自然不知道,導演陳耀圻為演員進行訓練、排練、拍攝劇照的這段時間,情治單位早已盯上了阿肥、吳耀忠等人,當時他們甘冒被捕之險組織讀書會,及至一九六八年五月前後被捕,吳耀忠被判十年有期徒刑、阿肥六年有期徒刑,一起被關押在景美看守所服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個事件震驚了藝專師生和台北藝文圈,當時完全不知情的黃永松,如今回想此事,還是相當敬佩他們的勇氣,畢竟相較於他們阿肥、吳耀忠等人為了追求政治信仰、實踐思想自由,賭命對上國家機器導致入獄,黃永松等人的追求藝術獨立、創作自由、不受框限地與學校/教官周旋、抗衡,兩者之間的犯險強度畢竟不是同一回事。

逮捕事件發生後,一度被存在主義、現代主義炒的熱火朝天的台北藝文圈,突然沉寂了下來。《杜水龍》一片因導演陳耀圻被情治人員從片場帶走而停擺、明星咖啡屋三樓的《文學季刊》「編輯部」人去樓空、愁雲慘淡,UP成員也不再UP。

藝專畢業後的黃永松輾轉服務於廣告公司和中影製片場,直到一九七一年在俞大綱極力推薦下進入《漢聲》,在這份以《民間的、傳統的、活生生的、東方的》自我定位的文化刊物,黃永松的藝術、創作生命最終找到了基地、定下了錨。 他與阿肥共享六〇年代的現代主義養分,卻在多年後,文化反思、政治行動的不同路徑上,於《漢聲》問世後有了新的合作場域。

中文版《漢聲》的前身是英文版《ECHO》雜誌,創刊於一九七一年元月,是一本放在華航飛機上給外國旅客認識台灣的入門刊物。總編輯吳美雲(Linda)自小接受西方教育,可她卻一心想辦一本讓外國人瞭解台灣社會、瞭解中華文化的高水準雜誌。黃永松因UP畫會闖出名號,跟過導演陳耀圻、牟敦沛當演員、搞影像,還參與「劇場」第一屆實驗電影發表會,他參加演出的《上山》很受俞大綱的賞識,自然就成為吳總編輯力邀合作的美編夥伴。

中文版《漢聲》的前身是英文版《ECHO》雜誌,創刊於1971年元月圖為總編輯吳美雲(Linda)。(唐山出版提供)
中文版《漢聲》的前身是英文版《ECHO》雜誌,創刊於1971年元月圖為總編輯吳美雲(Linda)。(唐山出版提供)

黃永松曾在一次受訪時有如下表述︰「一開始總編想介紹故宮,我覺得已經很多人都做過了,就跟她要求我們不做上層的,做民間的、老百姓的可不可以?她聽得懂我說的,所以合作愉快這麼多年。」(引自2023年3月出版的《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黃永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