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108課綱—門閥的複製,階級的延續

2023-04-15 05:30

? 人氣

簡言之,STEAM或許可在美國境內推廣,但移植到臺灣卻可能變成MEATS。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真正的創新必須根植於舊有的基礎

橘越淮為枳,自古以來臺灣或是廣泛而言華人世界的教育改革幾乎都以失敗告終,不是因為沒有菁英投入,而是在根本不知己不知彼的情況下進行改革,遠的不說,光是建構式數學便是笑話一則,大學EMI則是很大的一則笑話,只是在輪廓上神似STEAM的108課綱就地轉為MEATS只是意料之中,筆者也曾聽過某位大學校長形容自己的神模式可以把吳郭魚變成臺灣鯛,問題是臺灣鯛只是吳郭魚的另一稱呼,如果養殖方式不變,如果品種遺傳沒有更為精良,臺灣鯛還是吳郭魚,吳郭魚也還是臺灣鯛,鹹魚翻身還是鹹魚。

教育改革不可能脫離社會環境自己生成,108課綱既然號稱重視個人風格且要求適性發展,換言之,就是希望學生須有強烈的成就動機,以此為前提培養其爭取學習資源與機會。然而,這些要件皆需原生家庭以有形及無形的方式相輔相成,換言之,,在教育改革之前恐怕必須設法消弭城鄉、階級、族群等等差距,然而,觀諸現在當局的做法充其量只能說是僅具其形不備其神,以臺灣的國小而言,許多偏鄉小學獲得大量的挹注,但在師資及教學上卻跟不上硬體的成長,再者,所謂的挹注也造成了一個特殊現象——最需要補助的不是偏鄉小學,而是「不山不市」的小學,如果從小學起就無法有效抑制目前的差距,遑論什麼STEAM或是108課綱、或是更神奇的118課綱了。

108課綱之流弊

一、12年國教以適性發展為主軸,這是合情合理的宣示,但眼下已因為108課綱的催化演變成為重視「差異」而無法弭平「差距」。學習歷程之惡在於這些歷程將用於競逐頂大「申請入學」名額的機會。

根據許多研究報告指出,絕大多數高中生認為108課綱及學習歷程並沒有減輕學習的壓力,不僅如此,一如韓劇的劇情一樣,它增加了家長的絕大壓力。臺灣的頂大為了搶奪頂層階級的學生已將「申請入學」設為門檻,據說某頂大資工系除申請入學入學外只保留兩個名額給其他管道學生申請,這完全背離教育的精神,很多高中老師也知道大學端的審查教授對於學習歷程並不見得投入,有一說平均一份學習歷程歷時七分鐘看完,老實說筆者認為實際狀況恐怕低於七分鐘,再者教育部為了因應學習歷程乙事要求各科系訂出入學尺規,但所謂的尺規往往在申請學生五花八門的歷程中自然而然消失不見。

台大社會系教授林國明(左三)30日發表全台舉行學習歷程檔案審議會後之結果。(吳尚軒攝)
台大社會系教授林國明發表全台舉行學習歷程檔案審議會後之結果。(資料照,吳尚軒攝)

二、108課綱的制定者多半是大學教授及教育部官員,2011年組團至南韓考察之後便開始如火如荼地進行「改革」,這種改革方式屢見不鮮,例如國防部的精實與精粹案,其主政者也多是坐在冷氣房的軍官,結果該撤的沒有被撤,不該撤的單位卻可能已經被砍光了。由於迷信大學教授及官員的能力,108課綱有著高中大學化的樣貌,例如以為提供選修課程就能讓高中學生具有更佳的應用實力,結果確實也是應用有餘理論不足,然而這些號稱適性、多元的選修卻直接削弱了基礎學科如英、數、理、化的養成教育,其中最恐怖的應該是中文能力的雪崩式衰弱,試想中文能力不佳即使會講日語有何助益可言?如果連官員都認為文言文不符時代精神,那麼建議英文系也廢掉莎士比亞的部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