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國教》歷史課綱改採3個「分域」架構 研修小組:沒有「去中國化」的問題

2018-08-13 21:05

? 人氣

對此,研修小組歷史分組主持人、政治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金仕起今受訪表示,事實上沒有去中國化問題,課綱裡中國還是理解重點,只是在了解中國歷史時,注意到他們跟其他區域的互動,希望培養年輕學子有全球視野,並沒有去中國化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金仕起表示,如此與過去最大的不同,是現在學子是活在全球化世界裡,是要讓他們瞭解這個世界怎麼來的,現在教學現場是,了解中國時好像只瞭解中國,不瞭解他們跟周邊地區的互動,但這不是歷史事實,歷史事實是互動非常平凡的,要讓同學注意到人群跟人群間的互動往來,而在台灣部分也有跟東亞的思考,會關注台灣在東亞的海上,跟其他人的互動。

金仕起說明,這不能叫「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是叫分域,分域是動態的概念,像是講東亞時如果是講中國,但漢代的中國跟蒙古的中國不同,不同時期跟不同地區往來的重點也會不一樣,如果在漢代可能是透過草原跟西亞發生聯繫,但到了16世紀的時候,跟海洋的關係可能大一點,不是用過去的政治疆域跟空間去理解。

關於中國與東亞分域中,中國、東亞的比例也引來爭論,今日並有委員提案,要求研修小組本著台灣、中國、世界的脈絡,將該分域中以東亞交流為主軸的「人群的移動與交流」刪除,重新調整條目內容,但此提案在場33人中,僅獲6票同意,4票不同意,提案不通過。

林騰蛟也說明,今天並沒針對中國、東亞史比例部分進行討論,委員在東亞人群移動這部分談了很多,他並表示,分域架構的部分是確定的,歷史基本上就是從這3個分域,考量不同時期跟不同區域互動的情形,並非完全以東亞角度來看。

林騰蛟並指出,社會科審議預定是下周日(19日)討論,希望到時可以把社會科審查完畢。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