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和死神搏鬥的日子—《關懷的力量》選摘(1)

2023-02-28 05:10

? 人氣

隨著幽門螺旋桿菌逐漸被消滅,消化外科相關手術病患銳減,我也慢慢把重心轉向骨科,開業時期,我每星期去長庚醫院,向我的好朋友、同時也是手術臨床實務老師施俊雄醫師和陳文哲醫師,學習膝關節、髖關節及脊椎等最新手術治療方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參加國際消化醫學會與仁愛醫院陳德全主任及劉茂和前輩(右一)合影。(作者提供)
參加國際消化醫學會與仁愛醫院陳德全主任及劉茂和前輩(右一)合影。(作者提供)

當時醫院收治不少車禍外傷、刀傷意外等急診病人。記得曾有一位車禍病患,送到院時已經昏迷不醒,他是一名摩托車騎士,幸好頭骨沒有損傷骨折破裂,但病人已有嚴重的呼吸障礙,經過緊急氣切以及相關急救後,病患的生命跡象總算穩定下來,情況不妙的是,他一直昏迷不醒,不只家屬如熱鍋上的螞蟻,我也掛念放心不下,天天去病床探視,日日盼望他早點清醒。

通常遇到這種狀況,大部分家屬都會把病患轉送到大醫院,不過當時這名病患的家境不好,負擔不起大醫院的費用,而且家屬覺得在我們醫院,有我這個院長二十四小時全天候隨時待命,讓他們更放心。

這位病患時好時壞、昏昏沉沉了一個半月左右,最後竟然奇蹟般地轉醒過來,真的是阿彌陀佛,老天爺顯靈。

根據我多年外科醫師經驗,手術過程固然重要,但術後的照顧尤其不能輕忽,特別是術後二十四小時的關鍵期,必須仔細觀察病患是否有併發症?是否已縫合止血的地方再次出血?麻醉藥效過後,是否有腸蠕動障礙的情形?這些林林總總狀況都要小心注意,一旦發現問題要立刻處理,稍有延誤,不但會造成後續處理困難度及危險性,病人可能因此喪命,當時我的醫院,八成以上住院病人都是開刀患者,所以我總是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在醫院待命。

骨科專家們合照。左二、三為臺大劉堂桂教授夫婦、左四為臺大韓毅雄教授、左五為榮總骨科吳濬哲主任、左六為我本人。(作者提供)
骨科專家們合照。左二、三為臺大劉堂桂教授夫婦、左四為臺大韓毅雄教授、左五為榮總骨科吳濬哲主任、左六為我本人。(作者提供)

二十四小時待命的結果,不只太太貴華陪著我辛苦,小孩們也是。那時仁康外科醫院的病患很多,我每天埋首診間、手術室、病房,分身乏術,醫院人手不夠,太太貴華要管財務,又要兼做助手,三個孩子只能託我的母親還有大姐幫忙帶,還記得當年我們一家五口最常做的共同娛樂,就是看午夜場電影,因為我早中晚都要忙著看診、開刀,唯一能抽出時間陪老婆孩子,就只有午夜場電影那短短兩個小時。

小女兒淑如說,她最懷念我們全家看午夜場電影的時光,以前她不懂媽媽貴華為何總是吃完爆米花後就呼呼大睡,完全不知道電影演啥,直到長大後淑如才懂,媽媽貴華不是因為電影無聊難看所以夢周公去了,而是因為一整天工作太忙太累,體力不支才睡著。

大兒子仕仲也說,有次全家歡天喜地要去看電影,明明車子已經開到電影院門口了,卻因為臨時接到醫院通知,有一個急診病患必須馬上處理,我們只好驅車返回醫院,我先下車去動手術,留老婆、小孩在車上等我,結果大家癡癡枯等了我整整兩個小時,最後雖然我們還是去看了電影,但這樣「沒品質」的醫師生活,在仕仲小小的心裡埋下了「拒當醫師」的種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