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那個永不復返的美好年代─悼念鄧咸歡將軍

2022-10-16 07:20

? 人氣

鄧咸歡將軍去世,代表台灣又失去了一個大時代的見證人。(何思齊提供)

鄧咸歡將軍去世,代表台灣又失去了一個大時代的見證人。(何思齊提供)

經歷過1949年大陸撤退的老兵,如今正以飛快的速度向我們別離,繼沈有志老先生在6月6日去世後,今年9月15日又有一位筆者訪問過的抗日反共英雄去世了,他就是民國9年9月9日在江西省高安市出生,享年103歲的鄧咸歡少將。筆者是在2015年透過公共電視台協助,訪問到孫劍鋒上校與鄧咸歡少將兩位空軍航空特務旅老兵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既然是陸軍官校畢業的,為什麼會被分發到空軍呢?事實上空軍與我們大家想的不一樣,不是只有駕機參戰的飛行員而已,除了修護保養飛機的地勤人員與負責抵禦敵機空襲的防空兵之外,還需要有步兵來防禦敵人可能對機場發起的地面攻擊。孫劍鋒上校以「空軍中的陸軍」來形容航空特務旅,意即他們是空軍中負責地面作戰的部隊。

航空特務旅的任務是保衛後方機場的安全,大多數時候沒有辦法開往前線參戰,他們的知名度自然遠不如陸軍的地面常規部隊以及那些駕駛戰鬥機擊落日機的空戰英雄。然而如果沒有航空特務旅的存在,中華民國空軍的機場就沒有地面部隊守護,隨時有遭到日本與汪精衛政權特工滲透,甚至於日軍傘兵空降後直接攻陷的可能性。

尤其是到了抗戰末期,遍布大後方的機場又是陳納德(Claire L. Chennault)將軍領導的第14航空軍、中美空軍混合團以及中國空軍對日軍發起反攻的重要投射據點,若無航空特務旅的存在勢必會嚴重影響飛行人員的士氣。所以雖然知名度不高,實戰經驗也相對有限,但航空特務旅的存在對抗戰大局還是非常重要的。

鄧咸歡從陸軍官校畢業後,就被分發到航空特務旅警衛第4團第3營第18連擔任連長,負責保護成都新津機場的安全。他雖然不像比他早一期畢業的孫劍鋒上校一樣有與零式戰鬥機交手的經驗,不過抗戰末期的新津機場為美國陸軍第20轟炸機司令部的前進指揮所所在地,在美軍以B-29空襲日本的「馬特杭行動」(Operation Matterhorn)初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鄧咸歡將軍晚年拿著國軍護衛新津機場B-29轟炸機的歷史照片,回憶自己年輕時代與美軍合作抗日的過往。(作者提供)
鄧咸歡將軍晚年拿著國軍護衛新津機場B-29轟炸機的歷史照片,回憶自己年輕時代與美軍合作抗日的過往。(作者提供)

保衛B-29轟炸機

根據鄧咸歡將軍回憶,航空特務旅是以1937年上海南京保衛戰時撤退下來的教導總隊為骨幹整合而成,又是負責固守大後方四川的機場,裝備自然是比常規的國軍還要好。光是鄧咸歡指揮的第18連,就裝備三挺馬克沁重機槍、三挺捷克造輕機槍以及四座蘇羅通防空機槍。換言之,他們不只要面對日軍地面部隊可能發起的攻擊,還要應付來轟炸新津機場的日軍轟炸機。

日本陸軍第5航空軍司令官下山琢磨,為了消滅從中國起飛的B-29,命令麾下的九九式雙引擎爆擊機對成都實施七次空襲。這些空襲,主要是由第14航空軍第312戰鬥機聯隊部署在成都周邊的150架P-47與P-51戰機應付,但如果九九雙輕能突破野馬機與雷霆機的空中防線,進入到新津機場的空域,那麼鄧咸歡的航空特務旅就必須要以蘇羅通防空機反擊。

據鄧咸歡將軍回憶,其實日軍轟炸機本身對新津機場的傷害還算有限,但還是有不少效忠南京國民政府的中國人潛伏到機場進行滲透破壞,以手電筒或者反光鏡為九九雙輕指引目標實施精準打擊,給中美盟軍帶來了重大損害。鄧咸歡表示,他有好多弟兄慘死於日軍的轟炸下,所以航空特務旅最主要的任務其實就是搜捕這些給日軍指引目標的「漢奸」。

鄧咸歡強調打敗日本的共同目標,讓航空特務旅官兵與B-29飛行員相處得非常愉快,到了後來為了確保新津機場的安全,第18連的士兵被配發了美式30步槍,他們軍官也得到了帥氣的卡賓槍。第20轟炸機司令部還從B-29上拆下了一挺.50機槍給第18連使用,以強化鄧咸歡手下弟兄的火力。相信「漢奸」們看到如此精良的配備,無論對「大東亞共榮圈」有多大的信念都不敢靠近新津機場。

除了共同抗日外,鄧咸歡表示他們在新津的時候還有機會嘗到美軍罐頭,回憶起來實在是人間美味。後來B-29離開了中國,轉往馬里亞納群島開啟了對日本本土更為慘重的轟炸,直到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兩顆原子彈被投到廣島和長崎以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伴隨著日本投降而結束。為此鄧咸歡將軍表示,他為自己能夠親歷這段光榮的歷史感到驕傲。

覆蓋國旗,是所有黃埔軍人的驕傲。(何思齊提供)
覆蓋國旗,是所有黃埔軍人的驕傲。(何思齊提供)

保衛台灣免於赤禍

日本投降後,中央政府隨即投入到鎮壓中共叛亂的戡亂戰爭之中,然而因為中共沒有空軍也沒有以步兵進攻過機場的原因,改編為空軍地面警衛司令部的航空特務旅幾乎沒有交戰紀錄。直到1949年8月,由鄧咸歡擔任營長的空軍警衛第4團第2營改編為陸軍第25軍第40師第118團第2營後,他才有了在第一線與共軍交鋒的機會。

現在提到改變海峽命運的戰爭,大家首先想到的是1949年10月25日到10月27日的古寧頭戰役,可事實上在古寧頭戰役前還有一場名為大嶝島戰役的前哨站卻被國人所遺忘。他表示大嶝島打得極為激烈,其中擔任預備隊的第118團第3營的營長還在與共軍交鋒程中,打到連內臟都飛了出來,最後不幸為了保護他從未來到過的台灣而捐軀。

鄧將軍慶幸第2營當時並不在最激烈交鋒的第一線,否則為國捐軀營長的可能就是他自己。在戰場上誰能活下來,靠的往往是運氣。所以雖然後來官拜陸軍第6軍團司令部少將副參謀長,退役後的鄧咸歡將軍致力於宣揚大嶝島戰役的英雄,每次與他碰面,他都一定要講一次大嶝島戰役的故事。他知道,沒有大嶝島就沒有古寧頭,沒有古寧頭就沒有台灣。

縱然大嶝島最後失守了,可連結大嶝島與金門的土地卻被潮水淹沒,事後潮水也沒有再退下去年,彷彿冥冥之中有股力量阻止共軍拿下金門。隨後美國海軍第7艦隊因韓戰爆發開始巡弋台海,中華民國的處境得以轉危為安。國軍將士英勇護台,台灣最終也沒有成了外省老兵的家。在台灣,鄧咸歡也有一個幸福的家庭,與太太育有兩子四女。

為了躲避共軍追擊,追求自由而轉進台灣是200萬在1949年後轉進台灣的外省人的集體記憶。身為黃埔軍校的畢業生,從抗戰以來就追隨蔣公的鄧咸歡當然是三民主義的信徒,對中共也絕無好感。不過大陸故土終歸是故鄉,在對岸的親友歷經大躍進與文化大革命等災難後,他還是希望兩岸能迎來和平的一天,坐下來好好交流,解決彼此的爭端。

鄧將軍捐給大陸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的畢業證書,讓對岸知道抗戰是誰領導的。(作者提供)
鄧將軍捐給大陸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的畢業證書,讓對岸知道抗戰是誰領導的。(作者提供)

一去不復返的美好年代

尼克森(Richard M. Nixon)總統對大陸的訪問,美國與中共的關系正常化還有台灣的開放探親,雖然讓中華民國失去了國際空間和美日的外交承認,但兩岸總算可以在「一個中國」的,暫時擱置由誰代表中國的爭議,展開經貿與文化交流。打了一輩子仗的鄧咸歡,到了晚年也迎來了返鄉探親機會。與郝柏村院長一樣,鄧咸歡身為老軍人,非常重視歷史。

他分別將自己軍校第16期的陸軍官校畢業證書捐給廣州的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象徵官校畢業生榮譽的中正劍捐贈高雄鳳山的陸軍官校現址,象徵「天下黃埔是一家」之意。相信對許多黃埔軍人而言,最難過的莫過於看到母校的畢業生因為國共內戰而分裂,陷入兄弟相殘的局面。會期望兩岸終極統一,並不讓人感到奇怪。

不過對鄧咸歡而言,兩岸的交流絕非到北京聆聽習近平訓話,而是要向大陸人民與政府宣揚中華民國的歷史與理念,才能讓對岸瞭解到兩岸分離的原因是什麼。唯有兩岸都理解自己的不足,雙方才能夠攜手合作共同建立一個更好的中國。為此他常告誡比較自己年輕化的退役將領,去大陸交流可以,但要穩住立場,不要被利用。

可惜戰後在台灣生長的將領對中共統戰不熟悉,往往被利用而不自知。2015年,鄧咸歡留在大陸的學弟林上元邀請他去北京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的天安門閱兵,結果被老將軍當場拒絕了。鄧咸歡表示就算台灣不辦紀念抗戰活動他也不會去,更何況當年馬英九總統還辦了。可見老將軍到人生的最後一刻,都還是不折不扣的中華民國派。

他這樣的立場,不只是台灣,就連大陸方面也給予尊重。在將軍10月12日的公祭儀式上,陸軍司令徐衍璞將軍與鄧咸歡將軍效力過的空軍防空砲兵指揮部官兵都到場致意,送這位有風骨的老前輩。讓筆者感嘆的地方是,鄧咸歡晚年身處的那個兩岸與美國三方尚可彼此尊重體諒的時代,是否將隨著二戰世代的凋零而一去不復返了。

*作者為軍事史研究者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