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十八歲─一個權利義務自助餐被吃好吃滿的尷尬年紀

2022-10-10 13:30
圖為民眾黨十八歲公民權活動。(蔡親傑攝)
圖為民眾黨十八歲公民權活動。(蔡親傑攝)

近年來,重視青年參政和青年意見採納,成為了朝野各個政黨和政治人物關注的重要議題之一,而我國更在近年通過與簽署聯合國制定的《兒童權利公約》,藉由國際法國內法化,落實保障兒少權益,政府機關更陸續不分中央地方成立相關青年諮詢與代表機構,汲取青年意見制定相關政策,以去鼓勵政治冷漠的青年族群關注政治。

這幾年內,也獲得了不少成果,如爭論已久的八點到校與服儀解禁已成現在進行式,而本文主軸的十八歲公民權,在今年在立院三讀通過,並且於地方大選同時舉辦修憲複決案。

然而,似乎許多保守、年長一輩無法跟上世代的變動,認為16~20歲這年齡層相對應的高中、大學生即使有些社會歷練,仍舊是有耳無喙ê囡仔人,又或是管好自己學業就好諸如此類。是故,民法下修,即引起少數人的質疑,而公民權又是決定國家政權更迭的重要權利,對於早已與青年世代產生文化脫節的保守長輩來說,公民權年齡下修,簡直荒謬至極難以想像。而以下將說明青年族群為何提倡十八歲公民權,以及我身為剛滿十九歲青年的觀點。

只有義務,沒有權利的18、19歲

根據憲法和相關法律規定,明年民法成年年齡修正案將於元旦生效,到時十八歲的青年在責任義務上,即與一般公民無異;我們工作超過一定所得,必須繳納所得稅,在刑事法律上,完全比照成年人的標準付完全責任,男性更被要求服兵役,被迫放下原先應徵到的大好工作進入軍營生活。但相對的,我們要如何用自己的錢,卻要依而再三過問父母,小至買手機和理財規劃,大至付不起高昂學費申請貸款皆是如此。況且,以上談的只是法律應然面上的狀況,實然上,這些財務上的問題,實在衍伸出過多的隱私侵犯和不必要的紛擾,在此就不一一贅述。然而,在付了這麼多義務後,我們卻無法透過自身的選票的影響力,去選擇自己家鄉、縣市、國家的未來。

只有義務權利的台灣青年,某方面而言,猶如法國十八世紀時三級會議中的平民,又或是脫離英國殖民前的美國人,我們承擔了所有的義務,卻拿不到那麼一丁點應當的權利。

青年等於不成熟?這是被社會建構的結果!

我們時常能夠在社群媒體相關的新聞上看見,部分民眾對於兒少權益、青年議題有些嗤之以鼻或不予置評,認為該年紀的人們思慮不夠成熟,只會跟風追逐流行,甚至獨立思考都是個問題。將他們貼上小屁孩、靠爸/媽族等類的標籤,但,事實是如此嗎?或許,這些論述言過其實。

老一輩時常提起以前自己幾歲就出社會討生活、兼幾份工養家、學會煮飯自理諸如此類的,但時代不同了,我們的經濟水準逐步提高,多數人不必為了家計國中畢業就出去工作,更不用樣樣無師自通把一堆家常拼命塞在自己身上,而是交給便利超商、餐飲、服務業等分工,去維持我們的生活必需,而這些生活技能,相對顯得過時、沒必要,至少多數人而言,如果衣服破了,會找修衣服的而不是自己縫。

更不用說的是,隨著大眾運輸的普及,國高中生早已能獨立自主照顧生活所需,更不用說能透過公車捷運上下課通勤,家長接送成需要而非必要之項目。然而家長卻為了名為保護孩子,實為自己管理方便阻止他們學習相關技能,等到他們成年時,再反過來用出社會的高標準檢視且抨擊,這些早已被他們塑造成一無所知、幼稚化的小孩,而不顧他們的意志為何,全都自己說得算,這如果不是社會建構的?什麼是被建構的?

故實際上,進入校園學習西方公民教育的這些學生,早已有一套對於這個社會及相關議題的認知與見解,甚至比起上一代更能辨別資訊真假,但若以上的謬誤不斷被重複引述,就如同假話一樣說久了,大家就信以為真,現況下即是如此。

投票權這件事上,很容易帶入其他層次的探討,如本文的十八歲公民權攻防中,反對方常以青年族群整體思考過於不熟慮只懂流行這點進行質疑與攻擊,而易延伸到青年絕多數支持哪個政治立場,從基本權問題轉化為政治上的政黨對決問題,而就事論事演變淪為就黨意和黨的未來發展而論事。最終十八歲公民權的主要戰場被打糊,淪為兩方的口水戰。

筆者認為,這些諸多的戰場攻防和說服中間立場的民眾之間,應回到事情的根本面進行討論,我們不可能因為既定印象中,特定性別、年齡、種族、地區的政黨或其他議題立場的態度,為了自己的利益算計,而去剝奪他們的投票資格及其餘應該屬於他們享有的基本權利,而18、19歲青年們的公民權,更應是如此。 (相關報導: 廖元豪觀點:玩憲還是修憲? 更多文章

*作者為學生自治組織成員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更多文章
不論表演多激烈,始終綻放發自內心的「橘式笑容」!從「橘色惡魔」的五段表演中,感受令人感動的魅力
觀點投書:選務大於政務的台灣價值,是我們要的民主嗎?
楊渡觀點:臺大窄門後的「心魔」
點教育》選舉過後,這個孱弱的學術界會改變嗎?
觀點投書:人民繳稅讓國家機器的運作,是為了讓民進黨選舉嗎?
一週不只工作五天,假日也沒有加班費,連最低薪資都達不到:《什麼都能外送》選摘(2)
聯準會升息壓通膨毫不手軟,專家:恐將美國經濟推向衰退、禍延開發中國家
蔡英文國慶演說搶先看!聚焦將「堅韌之島」打造為「韌性國家」
國慶日氣溫轉涼!晚間低溫20度 周三起北部、東部有雨
青春閃耀萬年季 火獅出巡祈平安
林耕仁現身街頭演講 支持18歲公民權 催出同意票通過修憲門檻
兩周來第七次!北韓試射兩枚彈道飛彈,東北亞局勢急遽升溫
三和市場拜票「柯粉集結」柯志恩:敬軍愛國不僅止於軍人節與國慶
台南「五心級」服務!國慶連假旅客再創新高 安平米奇米妮最吸睛
大雨澆不熄熱情攏嘸離開!陳其邁大旗美後援會湧3千鄉親爆棚
「燕子總部」舉辦雙十國慶市集 盧秀燕邀新住民為中華民國點讚
中共二十大、習近平稱帝前夕的北京,這三件事成為重中之重!
新北市認定保存者「板橋潮和社」傳承北管 10/15板橋藝文中心演出子弟戲《雙貴圖》
搭公車前先深蹲20下?黃珊珊:按碼表的司機大哥可能會懷疑人生
首度合體「最強母雞」 朱立倫:拜託侯友宜多到各縣市輔選
精準醫療高峰會在9日台中總舉辦 多位專家學者分享研究心得
高市府推動綠色運具、移污減排 讓生活轉型2050淨零永續城市
百年難得一見!全台九大宮廟神尊齊聚葫蘆寺為台灣祈福除瘟
盧秀燕陪同參訪台中建國市場 高虹安:上任後積極推動新竹大菜市遷建
全國最美!新化果菜市場試營運黃偉哲邀大家國慶連假造訪、開箱
人群塞爆河堤公園超震撼!湧言會決策委員力挺林志誠 捍衛大岡山第三席
勇奪隊史首冠!BRO鏖戰七局擊敗FW贏得2022 GCS 夏季賽冠軍
國慶連假首日狂吸人潮 47萬人搶登「設計中島」
三民西後援會成立凍蒜響徹 陳其邁:讓四位議員票開四季紅
公益信託修法 如何完善共益信託制度?
世界首創華元百貨,展出千年國寶文明智慧崛起,開創星際大未來!
馬斯克突提「台灣變中國特區」有玄機?矢板明夫:中共在背後出手了
「不是第一次來到台灣,卻是第一次受到這般禮遇」「支持台灣是一種政治正確!」德國會議員暢談訪台心得
馬斯克扯台灣變中國特區 呱吉曝「利益盤根錯節」:當時還被罵抹紅
蔣萬安追問是否認同周玉蔻 陳時中:蔣委員這習慣不好,很牽拖
台灣中油再度澄清:供售加盟站之油品與直營站品質「一模一樣」
林佳龍批五泰輕軌無法紓解交通 新北捷運局:當時審查的就是林佳龍
蔣萬安「深蹲換搭公車」挨批 藍營回嗆:「綠師」豈不丟台灣的臉?
破除藍白合傳言 盧秀燕站台加留言力挺林耕仁
今增4萬4457例本土、62死 30歲女確診6天在家昏迷 送醫不治
獨裁者70歲生日:從學習柔道到新冠隔離,這七個關鍵時刻塑造普京性格
空洞的溪北捷運哪來勇氣自比倫敦及紐約地鐵 請先做好可永續經營的功課
蔡英文超大讀稿機震驚全場 前綠委提「賴清德曾吐1句」:我臉都綠了
台灣中油煉製研究所 展現智慧綠能與先進觸媒之研發實力
出席重陽敬老活動 林耕仁:感謝盧市長認同在地「仁」
原民會在部落接待帛琉總統 共同簽署合作瞭解備忘錄
習近平30年前舊文重見天日!一篇「六四」過後發表的文章,預示了他的鐵腕統治
蔣萬安提「深蹲換搭免費公車」政見 黃珊珊:要先考慮公平、可行性
駐拉脫維亞代表處國慶酒會 烏克蘭音樂家演奏望春風
提深蹲換搭免費公車惹議 蔣萬安提「羅馬尼亞實例」:盼達減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