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的挑戰》選摘(1):歷史洪流塑造我的語文觀

2015-03-20 05:40

? 人氣

一九五一年二月黎覺參加立法議會選舉,要我擔任他的代理人,我答應了,這使我有機會粗略了解新加坡的選舉情況和運作方式。但是,那次選舉,街道上是看不到任何令人激動的景象。立法議會於一九四八年舉行選舉,二十萬合格選民,只有二萬三千人前往投票,投票人多是講英語的新加坡海峽土生華人和英籍印度人,而印度人最多只占新加坡人口的六%。在一九五一年的選舉中,參加競選的印度人數,也是完全不符合社會人口比例。他們在競選九個議席的二十二名候選人中,占了十五名。黎覺以極少的多數票當選,進步黨共贏得六席。競選活動是依照我在英國所看到的模式進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時講英語的立法議員所代表的世界,只是新加坡的小部分,跟大多數人民毫不相 干。新加坡絕大多數只說華語或方言的人,對選舉既不參與,也沒有興趣。他們的政治願望,只能通過馬來亞共產黨來實現。

從語文問題,我看到殖民地政府官員只顧自己和受英文教育者的利益。受英文教育 通過英文報章對政府官員施加壓力,但他們不是新加坡社會的經濟原動力。我的內心因此極度不安,我開始有了想在我的律師生涯中,打開一道通往政治生涯大門的念頭。

與此同時,我作了一項有重要象徵意義的決定。因為祖父對英國人的敬仰,他在我的出生證上,在我的名字Lee Kuan Yew前加了一個洋名Harry。我對這個Harry洋名一直感到不自在。當時非教徒華人,很少取洋名,我上學讀書,被老師和同學叫著這個名字,總覺得很怪。所以,在我幼弟祥耀出生時,我成功說服父母不要給他取洋名。對我自己,我沒有辦法叫英國中殿法學協會或劍橋大學把我註冊名字中的Harry去掉,在劍橋大學文憑和律師證書上,我的名字是Harry Kuan Yew Lee。一九五○年,回到新加坡,我決定在新加坡取得律師資格時,只用華文姓名的拼音,並把姓氏移到名字的前面,即Lee Kuan Yew。一九五一年八月,為期一年的律師見習期結束,在申請進入新加坡律師公會的過程中,我把名字正名為Lee Kuan Yew 從此,Lee Kuan Yew成為我在公開場合的名字,它成為我的主張,並且是我當時把自己看成是一個左翼民族主義分子的標誌。後來,每當報紙稱呼我Harry Lee的時候,我總是有點生氣 。

我後來沒有給自己的孩子取洋名,我的孩子也同樣沒有給他們的孩子取洋名。

*本文選自《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的雙語之路─李光耀回憶錄》(時報出版)第一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