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148.6倍的真實,與被數字玩弄的感覺

2022-07-23 05:30

? 人氣

為了「抗極端」,馬政府的財政單位本決定不再公佈20等分位差距倍數,但在綠營的集中砲轟下最終妥協,仍持續公佈20等分位標準的數據供「人民」檢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現在呢?

同一個綠媒,用當初藍營專家的口吻,講著雷同的故事:用五等分位與吉尼係數看所得差距倍數,台灣「長期低於國際警戒線」,而財富不均為「全球普遍現象」,台灣的貧富差距比日本,韓國,新加坡與中國大陸都低。

然而,綠媒現在粉飾太平的效果之所以事倍功半,正在於20等分位的檢驗標準,已成為數位訊息的主流 —— 2020年是148.6倍,2019年是130.2倍,2018年是122倍,2014年是110倍,2011以前還不到100倍 …….. 。

這些令人驚呼的數字,正來自於當年綠營操弄「感覺」的極端檢驗標準,現在換別人驚叫了,而執政者與其側翼,只能故作鎮定,雙標護身。若非在野黨火力不足,今天的財政單位肯定要抄馬政府作業,停止公布20等分位數據。

那麼,在唇槍舌劍的數位訊息之外,人民應把握的「真實」是什麼呢?

很簡單,生活變貴變差了,就是生活變貴變差,反之亦然。幾等分位根本不重要,檢驗標準永遠在於自身感受,只要不自欺,就能把握真實,而非虛妄。

而若想知道對未來應抱持樂觀態度,或悲觀,才需要搜集其他事實,以避免感覺誤導。

全球化是藥,分配不均才是毒

大處著眼,「紐約時報」該文講述了一個事實,即全球現狀總體趨勢向好,分歧的看法,只是來自於富裕國家的悲觀情緒。那麼,為何富裕國家的人民轉向悲觀呢?

經濟全球化,在本質上就是將財富平均到世界的過程,窮國得以累積財富,富國則要承受「被平均」的體驗。從人類社會的層次來看,「被平均」不是壞事,但富國的主要風險在於「分配」,若在此趨勢下搞砸了「分配正義」,貧富差距就會快速擴大。

美國的貧富差距問題,大家都反覆談爛了,也只有到川普揭穿了真相,美國民眾才真正意識到分配的問題。無論川普將矛頭指向誰,美國1%的富人,總財富超越整個中產階級(60%),這是無可推諉的事實。

這不是全球化的錯,而是美國自身的弊病,政客粉飾太平超過20年,社會在羨富與仇富之間掙扎。11.4%赤貧人口根本沒有樂觀的理由,來自政府的疫情補貼,甚至遠多於平日所得。而補貼潮一過,立即面對40年來最嚴重的通脹。

全球化讓美國的藍領階級深受其害。(美聯社)
全球化讓美國的藍領階級深受其害。(資料圖,AP)

美國之外,歐洲也在承受物價高漲的痛楚,撰文當下,歐元已跌到與美元1比1的歷史低點。姑且不論西方是否自作自受,但這佔全球12%人口的地區,確實只能產生悲觀感覺。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