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全球化疫情下的不平等

2022-05-22 05:30

? 人氣

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與產業的衝擊,讓貧窮問題與資源分配不均的狀況加劇。示意圖。(資料照,photoAC)

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與產業的衝擊,讓貧窮問題與資源分配不均的狀況加劇。示意圖。(資料照,photoAC)

新冠疫情從爆發至今已持續2年多,全球已有超過5億人口確診。疫情對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改變,口罩不離身、疫苗打好打滿已成為日常,除此之外,疫情也帶來全球經濟的衰退,許多政府也為了刺激本國經濟,大肆舉債,國家通膨的上升,更帶來了「不平等」的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貧富差距的「減少」

有論者認為疫情讓「不平等」加劇,但不平等此概念非常的抽象,怎樣才叫做不平等,是國家「間」的不平等,還是國家「內」的不平等?舉例來說,COVID-19使「國家之間」的收入差距在下降,而國家內部的差距則上升。以美國為例,收入在全國前20%的人,並沒有受到疫情太大衝擊。

貧富差距的「擴大」

全球「個人間」的不平等在疫情期間有所增長。若使用吉尼係數或富人佔全國財富的百分比來判斷貧富差距是否跨大或減少,疫情帶來許多生產行為的停止,數據上確實導致了2020年國家「間」經濟不平等的下降。但是每個國家的人口數都不盡然相同,故照人口加權後國家之間的不平等卻增加了。基層或未受教育的勞動階級,通常可能沒有能力買失業保險或健康保險等,在疫情期間這些廣大的勞工可能還是必須面臨被感染的風險去工作,才得以生存。

除此之外,英國的新聞媒體BBC也做過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相對貧窮國家的人民覺得自己的生活更惡化,OECD成員國與非成員國之間的差異也非常顯著。

住宅、底層、貧窮、社會議題示意圖(謝孟穎攝)
疫情期間,社會底層和弱勢族群的貧窮與生活條件落後問題更被凸顯。示意圖。(資料照,謝孟穎攝)

疫情似乎也放大了貧富差距的表現。富國或是醫療技術先進的國家可以快速研發疫苗予本國各年齡層人民施打,而窮國就必須等待其他國家援助其疫苗,並且也不是能夠所有人民都能夠接種,在攸關人類安全的生存下,疫情更凸顯了貧富差距的現象。

美國史丹佛大學的歷史學家Scheidel在The Great Leveler一書中提及大型的傳染病會減少人類的不平等現象。他在書中說明黑死病是如何導致歐洲3分之1的人口被消滅,並且提及工資的提升可以大規模減少經濟不平等。

但是,現代疾病所帶來的可能不是大量人口死亡,而是失業率的急劇上升。在全球化的時代,經濟成長好像會帶來貧困減少,使貧窮國家人民的生活改善。不過像是電影《血鑽石》的相關議題、或是第3世界國家的勞權問題卻還是日益增加。

全球化使疫情失控的更為迅速,且全球化可能也導致窮國更窮了。先進國家常常貿然施加自由貿易體制予未開發國家,但歷史告訴我們通常像是結構調整計畫等的這些黃金緊身衣(golden straitjacket)反而讓一些國家開始從事逐底競爭行為,導致治理的不彰、一國內的貧富差距更能更為增加。再以疫情為例,各國與區域推動的疫苗護照,反而又更凸顯了不平等。

疫苗護照申請(圖/洪煜勛攝)
疫苗護照(資料照,洪煜勛攝)

貧富差距是社會難題

我國貧富差距逐年上升,且持續擴大中。不僅是台灣,據「樂施會」(Oxfam International) 的報告指出,全球前十名首富的資產總金額,在疫情間增加了一倍。全球99%人口的收入,卻因疫情動盪而下降。貧富差距的加劇會導致許多社會問題,如社會的不安穩,窮人愈窮也會有國家教育及醫療等危機,我國應積極從結構層面下手,擴大內需市場、增加就業機會,且必須調漲基本工資,才能確實縮小貧富差距。

 

*作者為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