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村專文:中研院榮耀路上石頭多

2018-06-03 05:50

? 人氣

作者指出,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因浩鼎案辭職後啟動新院長遴選,惹來不少風波,有很長一段時間,社會上對中研院並不友善。(資料照,顏麟宇攝)

作者指出,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因浩鼎案辭職後啟動新院長遴選,惹來不少風波,有很長一段時間,社會上對中研院並不友善。(資料照,顏麟宇攝)

中研院在吳大猷、李遠哲、與翁啟惠三位院長的連續帶領之下,在國內外科學界建立亮眼名聲,也在台灣科技政策之制定與推動上,扮演不可忽視的角色,該一結果其實與這三位院長的聲望有絕大關係,而非純是中研院之故。嗣後因資源不斷投入,在人才與經費支援上超越大學甚多,各研究所及中心的成績,除部分學門因研究人數遠少於國內大學的相關學院外,表現節節上升,穩執國內之牛耳,也是台灣在國際學術舞台上的重要貢獻者,使中研院在國際上受到各研究機構的尊重。在國際學界中代表台灣,中研院有其無可取代的重要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此不再標舉中研院的豐功偉績,僅提出作為一個所謂國內最高學術研究機關,碰到危機(浩鼎)之後的因應,以及連動出來的院長選舉風波所反映的學術界盲點,做一點討論。

中研院於一九二八年設立(也是日治時期台北帝國大學成立之時),以研究所為主,蔡元培為第一任院長,在設立之初有多項政策功能,亦為公務機關之一環,院士榮譽組織需待二十來年之後(一九四八),可見是中研院在先,院士組織在後,院士亦大部分非中研院內專職人員。所以歷史上並無院士選院長之例,採用的是由評議會推舉由總統遴聘任命之方式。中研院長需為院士,正如司法院長需具大法官身分、監察院長需為監察委員、考試院長需為考試委員一樣,但這些院長皆需經由總統提名立法院同意程序,斷無由大法官、監察委員、考試委員選院長之理,乃因既是公務機關又事涉國家重要發展之故。中研院長與這些院長平行,採由評議會選出若干名並由總統直接圈選同意之方式,已是備受禮遇。中研院既如前述乃係具有多重重要功能之公務機構,包括推動國家學術發展,國家科技、產業、教育、及相關政策之制定與推動,並與國內外大學及研究機構保持緊密關係共謀發展,因此方有評議會之設置,以與院務會議相輔相成,嗣後又有院士會議,形成重要的三根支柱。既是如此,評議會成員本即應有符合中研院設置目的之多元代表性成員,包括院內學術主管、國際重要大學與科學院代表、各組院士專家、與國家若干重要領域代表才對。目前之評議會成員幾乎皆為院內學術主管與分處各地之院士,內部色彩嚴重,與中研院過去之歷史任務及社會期待之機構特性並不相符。

20171214-前中研院長李遠哲上午出席「台灣要進步 要你這一票:請跟我們一起挺國昌」記者會。(蘇仲泓攝)
前中研院長李遠哲是繼吳太猷之後,帶領中研院發展的關鍵人物。(蘇仲泓攝)

國際知名非社會主義國家科學院,如美國國家科學院(NAS)與美國藝術暨科學院(AmericaN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英國倫敦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of London)、法國法蘭西學院之類,目前皆係民間組織,且以院士名譽組織為主(英國倫敦皇家學會早期亦有研究室與實驗室,如草創時期的Robert Hooke。法拉第也利用過皇家學會的大磁鐵做電磁實驗),所以由院士直接選出院長,名正言順。中研院若改為民間院士榮譽組織,也是愛怎麼選就怎麼選,相信若名聲卓著,一定可獲產官學研之贊助,經營良好才對,但過去卓有貢獻的實體研究所及中心,就無法持續。因此依現狀研判,將中研院縮小成為院士榮譽機構並改為民間組織的提議,並不可行,也是不好的策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