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前後時空背景看翁啟惠的形象

2017-03-25 06:00

? 人氣

作者分析翁啟惠遭起訴一事,認為台灣司法往往忽略了「無罪推定原則」,而大眾也隨著媒體的片面資料隨之起舞。(資料照,陳明仁攝)

作者分析翁啟惠遭起訴一事,認為台灣司法往往忽略了「無罪推定原則」,而大眾也隨著媒體的片面資料隨之起舞。(資料照,陳明仁攝)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翁啟惠被依貪污罪起訴,22日出庭士林地方法院。自去年2月浩鼎生技乳癌疫苗成果發表後,翁啟惠持續遭到民代、財經名嘴及媒體一連串抨擊,事件演變至今已逾一年,最初「解盲失敗」、「內線交易」等構罪原因,如今已證實不存在,但這位享譽國際的科學家,仍然在背負著相當薄弱的犯罪事由,繼續受到檢調司法單位凌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去年二月,浩鼎針對乳癌疫苗公布解盲結果,翁啟惠被動接受媒體訪談表示,雖然統計學上沒有顯著療效,但是超過八成的病人產生免疫反應,不代表失敗。他的談話一經刊登,自此掀起各界對他一連串的批評。

浩鼎事件爆發之初,媒體、政界及財經名嘴們賴以批判翁啟惠的重點,一是乳癌疫苗分明解盲失敗,為何翁啟惠以中研院院長身份竟公開背書?也因此引發事後媒體進一步發崛內幕,查出翁啟惠透過女兒早已持有浩鼎三千張股票,因此涉嫌內線交易。

針對乳癌疫苗OBI-822解盲結果,除了媒體、民代、名嘴及部份學界不斷宣揚之外,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從未表態究竟是否失敗;相對的,浩鼎今年元月20日在公司網站公告,已於同月19日在美國馬里蘭州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署(FDA)Silver Springs辦公室就乳癌新藥OBI-822完成二期後、三期前臨床試驗(End-of-Phase 2、EOP2)舉行會議,會議結束後,浩鼎將根據討論結果,接著送出完整的三期臨床試驗計畫書。

至於涉及內線交易部份,士林地檢署調查後發現,翁啟惠雖曾參加浩鼎的專家會議,但並未直接參與臨時試驗業務,直至去年2月19日,晉加公司將浩鼎解盲數據傳送給浩鼎公司,同月21日浩鼎再度召開專家會議,翁啟惠獲邀參加討論解盲結果後,才接觸到解盲後的重大利空消息,無從事先借券放空套利。

針對翁啟惠背負的最新「罪名」:貪汚,依檢方公布新聞稿,主因翁啟惠和浩鼎董事長張念慈之間的電郵往來,最受矚目的是2011年10月10日張念慈寄給翁啟惠的電子郵件,以及翁啟惠於10月22日回給張念慈並提及「OK」、交付信託等用詞之兩封電子郵件。檢方認定,這是翁啟惠同意接受150萬技術股的關鍵。

不過,翁啟惠律師則指責,郵件裡回應的是,張念慈在「郵件附件」裡提到的高鑫的20萬股股票,並非翁啟惠同意接受技術股。

筆者曾經身為主跑生技產業的記者,十多年前幾次採訪翁啟惠,並前往聖地牙哥史普利克研究院(Scripps Institute)拜訪當時在美國的翁啟惠,翁啟惠在美國學界成名甚早,1980年代已是赫赫有名的合成專家,史普利克研究院為了提振化學領域的地位,重金將翁啟惠從德州農工大學挖角後,還被聖地牙哥這座生技重鎮引為年度盛事。

猶記得2002年在聖地牙哥翁啟惠的辦公室裡,曾經採訪他一個問題:「為何你的研究能符合商業的目的」?翁啟惠卻相當不以為然的回答:「我的研究從不以服務商業為目的,是這些商業自己從我的研究中找到價值。」後來幾次聽翁啟惠闡述他的理念:研究應該以服務社會為目的;研究成果如何造福人群?科學家有責任幫忙產業界來解決問題。

回憶起翁啟惠2006回台接任中研院院長前後,每與生技界各方專家聊起,個個都是豎起大姆指,不僅是為了他在國際上的聲望,更是因為他放下美國豐富資源,要回台帶動台灣生技產業發展,如今時空演變,翁啟惠如今竟成不少人心目中喊打的對象,檢調以貪污罪名要辦他,卻隻字未提翁啟惠涉貪的動機究竟為何。

個人時有懷疑,我們看待一位享譽國際的科學家,是否真有能力度量他的高度?有關翁啟惠的人格特質,社會大眾的「信任」禁不起時間檢驗;「無罪推定原則」在司法辦案過程中形同虛有;全台民眾經常受到媒體碎片化的價值觀、及淺碟式的正義感所左右;哲人與鼠輩的差異何在,多數台灣人經常混淆而不自知。

*作者為前媒體工作者,現從事長照產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