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村專文:中研院榮耀路上石頭多

2018-06-03 05:50

? 人氣

前一陣子中研院翁啟惠院長因浩鼎案辭職,之後啟動新院長遴選,惹來不少風波,有很長一段時間,社會上對中研院並不友善,有人主張中研院可以仿效歐美國家,將研究機構與民間學術榮譽授予機制分流,如日本的RIKEN與日本學術院;德國的馬克斯普朗克學院(Max Planck Institutes)與德國學術院;法國的CNRS與法蘭西學院;英國的研究委員會(Research Councils)(如MRC)與皇家學會;荷蘭的TNO與荷蘭皇家學術院;美國的NIH及各國家實驗室與國家科學院NAS﹝另有工程學院(NAE)與醫學學院(NAM)﹞。前者大體皆是政府公務機關或獨立行政法人,後者則多係民間組織(但很多也接受政府之大力支援)。依此,中研院亦可做切割。歷史上中研院先設,二十年後才有院士組織,因此原來設置目的有推動科技研究與學術領導之功能,後來且設在總統府作為公務機關,惟時過境遷,科技已屬行政院執掌,且有科技部與教育部及各部會科技顧問室,總統府已不宜介入,中研院這方面的功能與職掌應再調整。至於學術領導,台灣已有一四二所大學,眾聲喧譁,恐已無此需要,中研院亦無此能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此有人主張,可讓中研院的院士組織從放在公務機關的中研院,改為民間機構作為榮譽授予之學術院,以呼應歐美主流(不必再仿社會主義國家或蘇俄、東中歐、與中國之建置),這樣就可以由所有院士直接選出院長,名正言順,不必再與公務機關之首長產生方式一樣(如司法、監察、考試三院院長之產生,皆須總統提名立法院同意再經總統任命)。至於中研院本來已有之研究所與中心及經費,可仿歐美作法如Max Planck、CNRS、MRC或NIH之方式獨立運作(也可以行政改隸),要不然更有效的作法是讓這些研究單位與經費併入台大,讓台大由百大邊緣迅速前進世界五十大,這樣是在國家財政困窘又想儘快獲取國際聲名之下的最有效方式,也算符合國家政策目標,總比目前現狀好很多。

但就如前述,這樣一個裂解中研院的重組方案,以現況而言雖不至於因此瓦釜雷鳴,卻至少是黃鐘毀棄,對本國的學術、科技、產業、與教育的累積性貢獻並無好處。台灣現在無厘頭的民粹與經常敗事的平均主義盛行,已經快要變成是破壞容易建設困難的地方,做這種建議的人也許並無惡意,甚至自認是具有遠見的主張,不過參酌台灣現狀,還是讓中研院依現行的卓越路線發展下去,才是上策。只是社會諸多意見,中研院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期待能放下身段,好好了解根源,才是正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