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在BTS師妹團LE SSERAFIM開麥舞台網評,看到用嚴厲掩飾自己不專業的眾生相

2022-06-05 14:20
LE SSERAFIM在5月27日上KBS電視台的《Music Bank》節目,上台表演前合影。(取自LE SSERAFIM臉書粉專)
LE SSERAFIM在5月27日上KBS電視台的《Music Bank》節目,上台表演前合影。(取自LE SSERAFIM臉書粉專)

韓國帶著「BTS(防彈少年團)師妹」名號剛出道的偶像女團LE SSERAFIM,5月27日上KBS電視台的《Music Bank》節目打歌時,在舞台上開了全麥,引發各地網友熱議(Kpop的影響力早就超出國界,YouTube影片下的評論真的是各國都有),甚至在韓國上了熱搜排行。

這邊要對對於Kpop不熟的讀者先解說一下,目前韓國三大電視台都有大型的歌舞節目(而且彼此的播出時間會錯開,讓藝人團體不用痛苦地決定要上哪一邊),Kpop團體或個人歌手出新曲的時候,就會去上這些節目打歌。

你很難一邊唱歌一邊跳舞而同時把兩者都做好

和過去台灣流行音樂盛行時候的打歌節目多半是要歌手玩遊戲或是做一些簡單的訪談,然後播放該歌手的歌曲MV的打歌模式不一樣的是,Kpop明星必須在舞台上實際表演歌舞,甚至在疫情之前,現場還有觀眾──這些支持的粉絲還會創作專屬歌手的應援模式,成為表演的一部分。

這些表演的藝人團體在台上大致上可以選擇開全麥、開半麥、不開麥,不開麥就是不打開麥克風,也就是台灣一般所說的「對嘴」(在韓國認真的對嘴表演,歌手會在表演前重新唱一次──甚至會加入邊唱邊跳應該會有的喘氣聲,因此不能用聽起來和錄音室不同就斷定歌手在舞台上是真唱)。開半麥則是有打開麥克風,歌手也是真唱,但背後留著伴唱帶原有的歌聲部分(一般稱為「墊音」),這樣做的好處是讓歌聲更加穩定有厚度,同時避免歌手氣不順唱不出歌時歌聲中斷的尷尬,但有時候會明顯聽出兩個歌聲各唱各的。開全麥就是完全不墊音,你聽到的就是歌手現場唱的聲音。另外現在還有些節目會使用AR技術,即時直接調整歌手的歌聲,當然有時候調出來的聲音反而會有點奇怪。

LE SSERAFIM 5月27日的表演就採用開全麥,歌手們的腳步聲、地板動作的各種聲響,當然包括她們的歌聲、以及因做出劇烈舞蹈動作的喘息聲,都被忠實地收錄了下來。LE SSERAFIM這次開全麥的演出大部分觀眾是樂觀其成的,對於歌聲呈現上的各種不完美也都少有批評。但當然也不乏酸民逮到機會酸言酸語連發。

講到這邊,我們要再切回為什麼大部分韓國或台灣的觀眾,不管是不是LE SSERAFIM的粉絲,都對她們不太完美的演唱多所包容。筆者不是Kpop專家,不過如果回去看10年前的Kpop偶像團體的表演舞台,你會發現當時的表演舞台輪到要唱歌的那個成員,編舞老師通常不會讓他在這個時候還要做劇烈的舞蹈動作──最多是做一些手勢。其實唱歌很費力氣、而且唱歌的時候你的呼吸換氣必須跟隨所唱的歌的節奏,而舞蹈也費力氣、呼吸換氣也必須跟隨所跳的舞蹈動作的節奏,意思是你很難一邊唱歌一邊跳舞而同時把兩者都做好──尤其是舞蹈的動作編排非常大非常劇烈時。 (相關報導: 許詠翔觀點:當你拍的是BTS你不能這樣做 專業人士怎麼死在自己專業上 更多文章

言論包容的一方對於歌舞的專業有更多的了解

換句話說,當製作公司把歌舞弄成像LE SSERAFIM這首fearless的那個樣子,大概可以知道他們原來就沒打算讓歌手開麥唱現場。然而這種動作越來越大越激烈的歌舞卻在Kpop日益明顯(畢竟當某些團努力要避免畫面靜止造成視覺冷場時,其他團常常就得被迫跟進),加上疫情侵襲讓這些音樂節目不能邀請現場觀眾,結果是越來越多歌手團體乾脆關麥唱對嘴(其實Kpop四強中的SM旗下團體上音樂節目不開麥已經一段時間)。網友觀眾對LE SSERAFIM的開全麥舞台多所包容,其實是有著「Kpop新曲要現場邊唱邊跳難度越來越高」和「邊唱邊跳的真正現場live演出越來越少」的背景因素。

更多文章
徐沛觀點:牆內外的鄧麗君效應
冷氣持續不冷、吹出臭味,只洗濾網根本沒用!5大異常警訊千萬別輕忽,小心電費帳單跟著暴增
鄭春鴻觀點:新聞記者正在寫歷史的草稿
楊岡儒觀點:司改艱辛—評律師手札當庭遭扣押案
銀行家觀點:各國加壓制裁俄羅斯
觀點投書:當權者的同理心在哪裡?
觀點投書:言論自由三十週年快樂
李怡專文:他憂慮的是香港自主權,斷送在香港某些人手裡
觀點投書:從普立茲「特別褒揚獎」,回顧共產政權製造烏托邦的假象
劉君祖專欄:洗心度世劫─國際秩序崩解重建的契機?
觀點投書:藍提名底定,綠焦慮等待─2022桃園走勢
觀點投書:桃園鐵路地下化竟成一場空,誰能化解這場危機?
尊重自由選擇與多元主義的社會福利:《丹麥史》選摘(2)
新冠肺炎》確診怎麼吃好得快?營養師列飲食5大建議,「這飲料」止咳效果竟和吃藥相當
德國之聲評論:台灣對六四的「憶當年」和「情不再」
烏克蘭戰爭100天》我們的世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怒轟朱立倫失格、失信、失能 羅智強籲張善政:別成為踐踏程序正義的共犯
端午連假高雄確診數下降 陳其邁秀曲線圖:仍處於疫情高原期
德國國會將通過千億歐元預算 打造歐洲最大傳統武力
六四民運傳唱名曲《歷史的傷口》 幕後推手竟是政壇的他
堅持每天閱讀《人民日報》3個小時!這位學者破解「中國共產黨如何內部溝通、如何與世界溝通」
蔡英文視察彰基防疫 王惠美趁機請命3件事:這家醫院動土4年毫無動靜
美國公布最新「國際宗教自由」報告!布林肯:肯定台灣改善移工宗教參與
中市長照機構「醫」起守護方案6/6啟動 照顧1.6萬住民及工作人員
外送產業興起 中市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市政會議審議通過
林佳龍拋內湖塞車解方 議員批「不熟裝熟」:提個10年才能實現的政策?
新女性50年巡迴展到台中 盧秀燕林佳龍呂秀蓮同台互動佳
曝蔡英文曾對共存猶豫不決 蘇偉碩揭關鍵:大量兒童染疫恐動搖鐵粉信任
台灣捐贈200萬美元給烏克蘭大城哈爾基夫!市長:感謝台灣人善心,盼戰後來訪
高雄愛河端午龍舟嘉年華開幕 陳其邁:民眾落實防疫到場觀賽精彩可期
陳其邁視察阿蓮活動中心進度 投入3千3百萬修建33條農路、道路
北降南升!各縣市確診數均跌破萬例 莊人祥:估中南部疫情1周內達高峰
新女性特展台中登場 盧秀燕讚呂秀蓮3特質:為台灣女權做出貢獻
高市環保局推動室內空品標章 52家優良級場所守護好空氣
曝醫護怨衛生局端午休假沒法開藥 朱學恒轟:抗病毒藥不下放社區的結果
天安門事件33周年》美國務卿:不忘六四 台灣外交部:盼自由民主成為兩岸共通語言
感謝日本去年6月4日首捐百萬劑疫苗 蘇貞昌:1年前的今天是最感動的一刻
六四事件33周年 民進黨:中共當局應真誠面對歷史的錯誤
增152死、496例中重症雙創新高!本土6萬8118例 5歲童染疫3天後病逝
侯漢廷疑似二度確診,媒體人:根本沒有無敵星星 指揮中心也給回應
兒童BNT將有5歲以下版本,BNT正式提交疫苗批准申請,莫德納試驗數據也樂觀
中國進行數位跨境打壓!澳洲智庫:華裔女性記者成最新攻擊目標
天氣溼熱,香港腳反覆發作該怎麼辦?醫師曝常見4大類型,教你3招徹底根治
確診死亡孩子排隊火化「家屬難見最後一面」 她嘆:自主應變也包含這塊?
時力議員將染疫慰問金誤稱10倍為選基隆市長?謝國樑:小綠若參選精彩可期
六四33周年》馬英九:大陸要勇於面對歷史、台灣勿墮入「不自由的民主」
維持區域穩定、打擊恐怖組織「青年黨」 美國同時與索馬利亞、索馬利蘭接觸
好不容易買房,搬進去卻超後悔!噪音、異味讓人抓狂,達人教你如何避免踩雷
「北、桃仍虛位以待」 呂秀蓮籲陳時中盡快宣布是否參選:勿一心二用
「中共2027將實現建軍百年目標」 我國防部:能量足以對台與抗擊外軍作戰